腾越中心小学黉学校区 侯丽江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追求,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为此,“时间+汗水”地搞成绩成了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每一所有质量的学校的最常见的工作方式;而且这样的工作方式似乎也总是有效,学年末,这部分教师和学校的成绩总能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让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大家发现虽然现在付出的时间、汗水比以前多得多,但成绩排名却很难提上去,只靠“时间+汗水”的工作方式似乎不起作用了,教育似乎进入了“内卷”时代。今年保山市“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的战略目标和“五项管理”、“双减”政策的相继出台,更是对学校工作和教师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内卷”时代取得突破,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的途径;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有效教学框架就成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抓手和利刃。
一、理想课堂的“六维度”、“三境界”
要充分理解理想课堂的有效框架,必先了解理想课堂的“六维度”、“三境界”。理想课堂的“六维度”、“三境界”是朱永新老师2002年在《新教育之梦》提出来的。
“六维度”即: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整合度指教师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及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六维度”主要侧重于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测课堂。
“三境界”则侧重于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课堂。第一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作用是帮助教师理解、规范课堂,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工具。其主要特点是:讲效率、保底线。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新教育认为,“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现这个知识发现的过程,是重新经历的过程。经历原初的困惑与探索,喜悦与激动。而重新经历这一过程的,不应该只是教师,而更应该是全体学生,是全体师生共同围绕在“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周围展开的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这段旅程,将充满着怀疑、困惑、挑战,也不排除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但是,它的核心永远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涌现时的惊奇与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与顿悟。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就是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深入对话,所以第二重境界的特点是讲对话、重品质。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这个境界里知识不再是一个死的体系,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并在激发起师生的强烈反响后,内化为师生的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其特点是讲个性、求境界。
二、理想课堂的有效教学框架
有效教学框架是“理想课堂教学基础模型”,由七部分组成: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指向目标的预习、严谨的教学板块(左手栏)、个体学习清单(右手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上述七部分中,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板块(左手栏)、板书设计其重点在教材和教师,聚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指向目标的预习、学生课堂学习清单(右手栏),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关注。教学反思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省察。
新教育的有效教学框架,是一个理解课堂的工具。这个“框架”必须在新教育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阐发;只有在走向完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呈现其魅力。“框架”本身,仅仅是理想课堂三重境界这座神殿的地基而已。
这个“框架”,“新教师可以把它作为‘地图’来引导自己穿越最初的教学途径;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把它作为‘支架’以使自己的工 工作更有效率;大家可以借助它作为‘工具’,努力改善教学。”它提醒上课者关注课堂元素,确保有效教学,也可以提供给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一个观察课堂的框架,以发现并能在同一话语体系中讨论一堂课的优劣得失之外。
三、用好“框架”,提质增效
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针对的是每一学科的每一堂课,它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精细到每一分钟,既是高效课堂的备课工具,又是高效课堂的观课工具。现就如何利用这个“工具”或“利刃”,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阐述。
1.教材解读
语文学科教材解读包含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文本解读是挖掘文本中的语文价值,如《大小多少》这篇课文,隐藏着反义词、事物的分类、识字写字、课文朗读、“一”的变调、轻声、数量词等语文知识,但这些语文知识并不是我们在课堂上都要教给学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材解读。教材解读是将文本解读中显现的语文价值根据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学生情况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合宜的科学的教学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而本课是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重点是识字。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年级识字的目标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实施建议”中则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记的语文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所以,《大少多少》就可以将识字写字、朗读课本及初步了解数量词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
教材解读要求文本解读力求全面、深刻,教材解读则需要合宜、贴切。为避免确定教学内容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材解读至少要有单元分析和文本分析两部分。
解读教材是教师确定合宜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解读能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教师首先要具备的能力。无论多完美多详尽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都不能替代教师的解读能力。解读要深入,教学才能浅出。作为教师只有理解正确了,深入了,才不至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臆测式的胡乱解读和随意性的教学,才能够依据学生的理解力,依据课堂的机缘,适当地进行教学。
2.学情分析
学生会的不教,教不会的不教,要教学生能通过教师、课堂这个“支点”能学会的知识,这是高效课堂要秉持的原则。学情分析可以从学生学习新知已有的知识背景、可能存在的困难、学习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科学的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结束,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基本能做到“成竹在胸”“水到渠成”。
3.三类目标
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关系到一节课的走向和课堂效率的大小。目标定偏了,课堂的走向就有问题;目标定得不合适,就会造成容量太少或容量太大。容量太少,学生吃不饱,就造成课堂松松散散;容量太大,学生无法吸收,就造成目标无法落实。无论是太大还是太小的课堂,都是低效的课堂。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三类目标”能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把握课堂的方向与任务,能很好地避免这种目标不合宜的现象发生。
“三类目标”是层次井然的:A类目标、B类目标、C类目标。A类:基础性目,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此类目标可在学生预习与导入时解决,不用花费大量时间;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既体现文本核心价值,又是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核心目标要求在课堂上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教学,不用大量时间教学的一律不得列为核心目标;C类: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C类目标是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与基础性目标和核心目标的达成是水乳相融的,不必占用大量时间进行教学,甚至不用另设时间进行教学。
4.预习作业
新教育认为,预习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在预习的水平上。为此,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设计,而不仅仅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要让学生独立地对核心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探索,用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本课的问题;课堂教学既是完成三类目标的师生活动,也是对预习的检测、校对和提升的过程。
5.教学板块
教学板块分为左手栏(作为教师主导的教学流程)和右手栏(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从个体学生的角度预设的学习活动)。右手栏是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个特色,右手栏个体学生的学习清单,让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明确学生的个体活动,关注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板块部分,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要求课堂能够清晰地划定为若干板块,并在每一板块后注要达成的目标序号及可能所需时间。教学板块使课堂上在除了呈现必要的节奏,每一板块都明确地指向目标,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不允许教师随意的、漫不经心的讲解和见子打字的松散课堂出现。值得提醒的是,无论什么科目,教学环节不宜过多,每个环节之间必须是相互搭梯、步步为营的,必须是环环指向目标,环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左、右手栏是相互关联的。教学板块栏,是课堂上的主要路线,是服务于个体学生学习清单栏的;右手栏是依据左手栏的教学流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个体学习活动。左手栏和右手栏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必须服务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左手栏和右手栏是同一个教学流程的两个侧面。
在上面这个表格里,最右边还是一个“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阐述设计的理由,体现是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思维模式。它能煅烧教师的思维,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6.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课程,能高度概括课堂教学内容,能呈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及教学流程,能对学生起到指导学习、加深记忆、引领示范等作用。教师要认真地设计板书,要力求凝练、规范、美观,同时还要有阶梯性、渐进性。
7.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写三年反思有可能会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的省察,是对自我教学的深刻反思。在日益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教学反思一般情况下不必长篇大论,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甚至几个词把教学的得失简要记录下来即可。如果是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有深刻的体验,这个时候提倡大家及时将自己的体验与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成为自己宝贵的教学财富,也是论文发表的第一手宝贵材料。
在开始用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设计教学,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既要熟悉这个“工具”,又要深入解读文本、做学情分析、设计预习作业、写设计理念,可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开始时,效果还可能不明显,甚至会失败。就比如学自行车,开始时人车是分离的,既要看车子,又要看路,还要想着骑车的技巧,紧张不说,还可能摔倒。但,当经历了摔倒、紧张、焦虑之后,人与车合二为一,就不必再想骑车的技巧,只用领略路上的风景与迎风而弛的快感。到时,只用寥寥数笔将课堂框架罗列出来,也能将课上得精彩纷呈。在此之前,请必先鼓足干劲,咬紧牙关,利用框架锤炼意志,锻炼思维,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在教育的“内卷”时代,学会用好这一“工具”,这一“支架”或“利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