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收获
1、要懂得作者的逻辑、架构、立场,然后站在他的角度来读书,才会提升理解力。
2、文法、逻辑、修辞这三种艺术,分析阅读的前两个阶段即架构和诠释一本书时,需要文法和逻辑,而最后评断一本书时,就需要懂得修辞,懂得修辞的读者才能去除情绪化,以免被作者蛊惑、洗脑,从而冷静评断。
3、批评式阅读(分析阅读最后阶段)的前提条件:
一是分析阅读规则九:要先了解一本书,即读懂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态度)
二是规则十:当不同意作者观点时,要理性表达自己意见,不要无理辩驳或争论。大多数人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就像要反对一样,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即要空杯心理,不要争强好胜。(态度)
三是把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可以解决的问题。再进一步说即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差异,在做任何评断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只有如此,这个议题才不只被提出,而且会被解释清楚,才有希望解决。(态度+方法)
4、不要着急呈现思维过程,否则大家会就这思维过程讨论,而忽视了结论。所以在与人沟通时最有效的方式是沟通先行。
###三个感受
1、永澄老师在本章中讲到了复利。为了学习某个东西,死磕钻研了很久,最后学会之后再学习其他东西就很快了。这种体验我还没有过,我想体验一次,就从学英语开始吧。英语我也学习一阵时间了,包括朗读。但也知道我在朗读中有很多不够精细之处,急于求成囫囵吞枣,真的不如精读一段把它“变成我自己”。关于这个朗读的问题,我也有一些反思,就从它开始我的复利之路吧
2、我的工作中,写公文比较频繁,想在此结合谈谈感受:我对“写作和阅读是一体两面”印象深刻。随着阅读本书的深入,对此也越发深刻。关于“文法、逻辑、修辞三种艺术”,文法是基础,现在不是我考虑深究。逻辑好才能展现好我写作的结构及论述。而结构是写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是文章的骨架,关键论述架构得好能让读者快速清晰理解我的论述过程,让人读起来清晰明朗。而修辞应是通过逻辑架构好骨架之后,再回过头去重新"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因此,写作的顺序应该是,先明确意图及要解决的问题,再思考架构及论述如何搭建,然后把它快速写好,最后再回去慢慢考虑修辞,那只是起到润色效果,它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3、批判式阅读其实也讲的是沟通。首先要理解对方说什么,除了表面意思,也要理解他的深层含义。有的话是一语双关的,即一句话有不同的主旨;其次要保持空杯心态,不要带着情绪和争强好胜,高效沟通是谈事不针对人;再次,要再前面基础上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断,可以求同存异,而任何一种评断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这样反对,才能以理服人。或这样赞同,先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对方的论点,再说出对方没谈及的论据或支撑,也是对对方一大尊重,从而获得好感。而至于神态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语速这些应该是属于修辞范畴。在面对面交流中,我认为修辞的作用大于在写作和阅读中。
###两个改变
1、阅读、写作、对话沟通,这些都是想通的。如何通过这本书尽量贯通它(不可能完全想通),我想可以从分析阅读本书过程中不断启发。比如,以后跟比你牛逼的人交流时,首先心理不要犯难,保持一种空杯心态、不带任何情绪即不卑不亢自信,先认真倾听理解对方的意思,再支持或反对或暂缓评论。而心态、态度在这里起到的作用竟然极为重要,因为它极大程度影响到后面的发挥。
2、以自己的进度、情况来理解本书,我想才是真对得起老师和自己。
###一个行动
继续坚持下去吧,复利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