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密州游学虽时间紧凑,但内容丰富,既有超然台苏轼纪念馆详实的物品展览,又有苏琳这样热情诚挚接待的友人。
回来后想总结一下收获与感想,发现自己对游学的认识太肤浅,自认为游学是一次展翅翱翔的机会,可以尽情领略风光与人情,但这次感觉扑棱棱抖了几下,翅膀都没伸开,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
关于苏轼以前也了解过,读过一本简单的苏轼传记,具体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关于诸城和密州,只知道密州出猎,就连得利斯也是去过之后才知道是诸城的。
游学之前应该对目的地做好充分的了解,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制沿革,著名人物及主要事迹,现今的发展情况,主要景点概况。这些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类似这种文化主题游,更应该对主题做好准备,提前阅读《超然台记》超然台的历史,超然台苏轼纪念馆情况,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在参观时整体把握节奏,记录重点内容,预习知识加上纪念馆的实物展出相结合,更能激发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代入感,做活动回顾时就可以游刃有余。
在与接待人或当地人交流时,可以更深入的探讨问题,一方面会得到对方的敬重和认可,提升个人的形象,一方面可以拉动整个游学队伍及泉城济南的形象,一个人既海代表自己,更代表一个组织与区域,社会上常见的地域标签就是由个体事件引起的,这是原因之一,良好的个人及地域或组织品牌形象,都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
游学和读书,旅行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他直接让你与该地域的人和文化产生联系,我可以十天读完一本书,谁也不会知道,我可以十天游玩几座城市或者几座名山,凭着一部手机可以解决遇到的困难,但是游学不一样,需要做大量的功课,然后融入这个地方,直接与当地人交流,既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还可以获得文化交流的价值,这也是文化能传承下来的原因,古代名仕走遍名山大川作诗留念,与当地好友共饮几杯,又为文化积累了材料,现在开国际研讨会也有类似的功能。
近一年三次游学也促进了我对文化的思考,对自己的认识,总归是一点点的在进步,尽管有太多的课需要补,下次游学我会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