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高手是自封的,只是想要表达本尊的自我满意之情。
如今,我把如何逐步得心应手的在池中畅游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果是同好,欢迎一起总结经验教训,让我们享受运动,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赏心悦目的外形。
这个夏天迷上的游泳,由于10年前曾经系统的学习过,所以准确的说,这次只是复习。但是,考虑到当时学习的水平也不过及格的平平成绩,更何况已经10年没有踏进泳池一步了,莫说深水区,这10年来即使在温泉池水里,都是不敢扑腾一下的。所以本质上确实是一枚实实在在的菜鸟。
如此心理和生理上均为近似零基础的泳者,为了小腹的赘肉,仍然决定在这个夏天,完成自己的蜕变——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我只是心疼健身卡被闲置……
言归正传。
如此地道的旱鸭子,战战兢兢的装备好自己,便慢慢的从阶梯上下到一米四的池水里——这高度,几乎快要没到本尊的脖颈了!
第一次确实是心里没底的,两个小时的时间,几乎都泡在教学区的池水里发呆,有时偷偷听教练给其他学员的指导,有时扒着池壁沉入水底看正在游泳的健将如何协调动作。
虽然没有实质的进步,但总算泡久了,便习惯了被水环绕的感觉。
第二次再去的时候,回想起以前上课时,老师给讲的要领,第一个动作,练漂。漂很简单,只需手扶池壁,完全放松身体,水的浮力便足以使一个人稳定在水面。如果搭配着细细的吐气,便会浮的更稳。
渐渐的,漂没有了问题,便开始动手动脚吧!面部依然埋在水中,双手同时向后下方划水,便可以游动起来了!如果肺活量较大,能够憋住气,便可以靠纯粹的拨水一口气游出十米之外。
脚部即使不配合划水,双臂对水的推动力所形成的反作用力也是非常有效了。如果腿和脚能够角度正确的拨水,踩水,便事半功倍,可增加游动速度。
其他泳种我不太了解,蛙泳最难的,就是换气。或者说,难的是,和谐的流畅的舒适的换气。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距离,深度都不是问题,只需要留足够的体力,便任由你畅泳。
可以随心所欲的漂浮,可以随时在浅水区站立,可以拨水前行,此时还处于假游泳状态。每次和朋友说,我要去游泳的时候,心里还是虚得很,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步,也不会有后面的进步。毕竟,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印,从来不会有一步登天,即使有,也不会长久,就像金字塔,如果没有宽阔的塔底,又怎能承的了足够的高度?
所以,该好好的学习换气了。我先是继续扒浅水区池壁,将自己埋入水中,假想自己正在前游,然后将头部逐渐抬起,在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时机上,整个头部离开水面,及时吸足空气,若是没有平衡好整个过程,便会咚的一声沉入水底!此时,莫急,莫怕,你还会浮起来的,静静的屏住呼吸,等待自然漂浮。期间若有任何不适,便立即收腿站立,调整状态,准备再战。
就这样反复练习,渐渐的找准了那个神秘的时机!是的,其实换气,关键就是什么时候换的问题,想想呼吸乃是胎儿都会的本能。只是水中的呼吸会发生呛水,所以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呼气状态离开水面,吸气后及时屏息入水,才是学习游泳的核心内容。渠道要么像本尊一般自行摸索——大言不惭了,其实是有基础的——要么就找人指点。
会换气了,能换几口气了,看起来初步有了游泳的样子。但离高手还差的很远,即使某天发生水灾,也是分分钟淹死的命运。所以,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这个状态我持续了一个月,总是找不到规律。有时一路顺畅,不知不觉便游到了深水区,然后惊恐的急忙拨水靠边像八爪鱼一样牢牢扒紧池壁。有时候却非常不顺,只换了两三口,便感觉鼻腔和口腔极其难受,想来是中间有轻度的呛水,而手脚也不太和谐,行进速度极其缓慢。
后来,自己总结了非常适用于自身的换气方式:埋头于水中,用力划水,前行约一米后便调整头部,使面朝正前方,再次用手向下后方压水,头部此时借力探出水面,快速深吸一口气,立即屏息,不由自主的入水……这样,每划两次水,便换一口气,整个过程可使前行大概两米,速度适中。我游泳时有意识的和同等型号的旁人比较,并不算慢。舒适度的话,则必须注意及时屏息,否则极易呛水,整个游泳过程,万万不可使鼻腔吸到水。
这样便完成了比较舒适的换气,我开始尝试去深水区了。深水区其实很多时候是个心理名词,想你即使游一米二的池子,正常游也不可能接触到池底,那么,一米二和一米八又有什么区别呢?甚至两米二,三米,又怎样?再深你也是在距离水面半米内活动。
我的心理却是明显不过关。每次游到分界线上,手脚便开始有些慌乱,换气也不再通畅,好好的动作,却被空白的大脑打败,四肢似乎瞬间失去了记忆,好在为保险起见,我往往是选择在第一条泳道,可以在关键时刻一个转身便稳稳扶住池壁。
第一次成功游到深水区尽头时,我中间靠边休息了三次,虽然看起来很弱,但还是止不住的欣喜,因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生理上的不足之处在于因为缺乏锻炼,所以肺活量太小;心理上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幅天地,从战战兢兢的心态,到“不过如此”,只要你不要在深水区发生意外,其实深浅游起来没有任何区别。哦,还是有点不同的,那便是视觉感受,毕竟看向池底的时候,深水区会感觉速度都慢了许多……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穿越整条泳道,我的胆子便大了起来。立即趁热打铁,把身心的经验与感受付诸实践,这样几个来回游完,累的气喘吁吁,却又倍觉满足。
接下来的几天,休息次数渐渐的减少,从三次到两次,再到只在分界线上休息一下,终于有一天,中途换气非常的顺畅有效,胳膊也渐渐适应了连续划水的力度,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游到了终点!
到这个程度,总算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一声"我会游泳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万一,在深水区体力不支,或突发呛水,呼吸不畅,甚至抽筋等意外,该如何处理?百度一下,发现这个问题竟是相当的经典,看来,这个问题的解决,确实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
抽筋好办,一般是因水温过低,或者缺钙。所以首先需要选择恒温泳池,确保温度舒适,然后就是记得及时补钙。隔三差五的喝一只葡萄糖酸钙,便可以了,无需日日进补,过犹不及。
意外,总是意料之外。换气的问题自觉已是小菜一碟,但还是怕万一呢?未雨绸缪总强过亡羊补牢,所以如果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还是继续在第一泳道把整套练熟,熟到水中游泳如同平日里走路一样自然,熟到抬头换气就像日常呼吸一般轻松,再去尝试其他中间区域。
踩水练习。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万中还是可能出其一,那么自救的技能便是必须要学的。浅水区好办,如果发生任何不适,只需要及时收腿站立即可。深水区,你去哪里站立?这时便要牢记,一旦发生意外,必须坚持屏息,即使呛水,或者溺水,引起身体下沉,千万不能手忙脚乱。不管水深还是浅,只要人憋住一口气,便足以浮出水面,到时或快速靠岸,或换出一口通畅的空气,都可以自救。万一没有浮起来呢?学会踩水,即立泳。状似蛙泳,只是身体呈纵向,双手非向后划水,而是向下方用力推水,双脚斜向踩水,只需一次,便足以使你浮出水面!
补充了以上技能,再入水,没有了任何惧意,只有亲切,和渴望!
这两周,终于可以肆意切换泳道了,从第一条换到第二条,第三条……在确保自己口鼻舒畅,体力充足时,心态稳稳的,从这头游到那头。期间趁家人在一旁时,模拟落水,结果都能成功从深水区池底漂浮起来,继续下下一波畅泳!
这里,想到一个温馨的提示,生手务必带上至亲家人陪伴,切勿独自下水。不久前,我们泳池便有一女子独自游泳时溺水,时隔十来分钟才被救生员发现,救上来时都没了呼吸。好在最后,命还是保住了。
谢天谢地。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第一!
喜欢的话,就来吧,每天两公里,从此既瘦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