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灿烂夺目的年代,那春秋战国时期必然会占据一席之位。在这一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但是也是人才辈出的一个时代。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很了不得的人物,于是就有了百家争鸣这一辉煌的智慧博弈。
先来介绍一下这个时期的背景:在周朝建立的时候,一种普世文明就出现了。那时候的人们对这种文明处于懵懂的状态,即所谓“日用而不知”,他们会下意识的用这套价值观来理解世界,下意识的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而这样的行为习惯被整合称为“礼”,这种“礼”是那个时代贵族们之间战争的道德标准。
关于这个礼,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什么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但是此时,在周朝未衰败以前,礼,是宗法制和等级制度相结合的礼仪。在这个时期,国家间的战争,人数是很少的,而参与战争的多为贵族,他们打仗,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体系,简单来说,那时候的战争不是以哪个国家砍死的人的最多为目的,而是比谁的正步踢的好,如果你们国家正步要比我们国家提的好,那就说明你们更有礼,那我们愿意臣服,因为你正步踢的好,血统更尊贵。
那后来呢,就变了。我们知道在周朝末期,礼崩乐坏,诸侯野心勃勃,建立自己的势力。这个时候,有人开始不按套路出牌,开始以砍死人取得胜利,其国家见此情景,这不对啊,意识到再不能踢正步了,于是战争的规模和战略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以前所用的那套理论,认识世界的价值标准,便不再好用了。
介绍完这样的背景,可以说接下来的故事了。
数百年早已形成习惯的秩序崩溃了,礼,不适合当下的环境了。这就很糟糕,人们发现赖以理解世界的坐标系没有了,世界的意义丧失了。这很可怕!于是人们开始苦苦思索,寻找意义。那些已被实践了千百年的一系列“日用而不知”的传统,就变成了人们思考的基本出发点。
这个时,就是思想大爆发的时候了!关于世界的意义,有了许多不同的思考,催生了后来说的诸子百家,也就是诸多的思想流派。
诸子百家,乍一听有很多思想流派,但是实际上有个基本的机构,就是这些流派对待传统的态度。总结下来可分为这么三大类:
一、力挺,认为传统好极了。(复古:当今之计,是努力回归传统。)
二、抛弃,认为传统坏透了。(开新:认为当今之计,唯有努力开创新规范。)
三、无所谓,认为传统好与坏都与我无关。(出世)
其实就对应着这三家的态度:儒家、法家、道家。而其他的思想流派,都可以从这三类态度中得到变形,因为那一时期,无非就是这三种态度。
现在先来说儒家。
如果你以为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倒不如认为孔子是巫师传统的集大成者。儒家提倡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的冲动,依照传统留下来的“礼”的要求来做事。这样就能达到儒家的最高理想。
为什么说孔子是巫师传统的集大成者呢。
儒家是从商周两朝的巫师系统发展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巫师,不要把它理解成现代的跳大神那种巫师,而是古代沟通天意与人事的神职人员。这种工作主要通过占卜和祭祀来完成。《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正经是个国家大事,这属于最高的“礼”,而巫师们就是“礼”的具体操作者与记录者。
到了礼崩乐坏的时候,如果要想复古,第一步肯定得先说清楚这个“古”究竟是什么。巫师系统有这方面的很多记录,当然是最合适的解说人选,他们由此就逐渐发展为儒家。
儒家的思想,是力挺传统,即复古。这一流派认为,世界之所以会乱,会变得糟糕,是因为有人背离了传统,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最初,那就是回归传统——即礼乐治国。(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就是说,只要认准了正确的道路,千万人阻挡也要毫不畏惧的走上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在法家看来,是迂腐,既然明知不可为,那干嘛还要为之?用什么用吗?)
其实要做的克己复礼,的确是一件困难的时期。毕竟在当时,大家都忙着争夺城池,争夺权力。所以在春秋争霸时期,儒家思想在诸侯国中不太怎么受待见。而颇为流行的,是法家思想,这不是后来秦朝之所以能大一统,法家提倡者商鞅,功不可没。
接下来,说说法家。
法家提倡君主意志。时代已经变了,如果还得按照过去的行为方式办事,不理解现实的变化,那只能是书呆子,不可能成事,只会把天下带入危险的境地。所以法家提倡抛弃传统,开创新规。
怎么开创?法家索性用“法”来代替“礼”,开创一套新的制度。为了能够推行“法”,君主就必须懂得如何应用诡诈之术来控制人,懂得如何利用甚至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局势。
这就是法家三宝,“法术势”,即法令、权术、局势。这在当时,很受各国君主欢迎。但比较有趣的是,法家的鼓吹者,往往在本国不受欢迎,都是在别国建功立业。原因在于,君主需要官僚在本国没有根基,才能听使唤;倘若是出身本国的法家,他总会有各种根基,这种人又太懂得法术势,很容易成为君主忌惮的对象。脱离了家乡的游士,如漂泊浮萍,孤身一人,荣辱富贵都依赖于君主,君主最喜欢了。所以,法家只能在别国成事。
反过来,这样耍心眼的君主,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就看不上。他跟别人挤兑过曾接见他的魏国君主,说那家伙看上去就不是块当国君的料。他更骄傲地说,能有大作为的君主,国内一定有他召唤不动的臣子,有什么想法,君主也不敢托大,会过去找臣子当面谈;假如一个国君手下没有这种臣子,那他一定不会有作为。
最后是道家。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他们不在乎传统,提倡出世。道家认为,正是各种入世的念头才把事情搞糟了,倘若不再追求转瞬既逝的现世成就,天地都会立马宽敞,传统本身好不好,有没有用,其实根本无关紧要。无论儒家、法家怎么思考,在出于荆楚之地的道家看来,中原人也太看不开,世间的这点东西有什么好争的。
道家的思想着实有趣的很。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任君理解~
总结以三种主流思想,个人让认为都有好有坏。儒家尚礼,是好事,但过于一成不变;法家倡新,积极创新适应现实发展,这在当下,也值得学习。但其法缺过于严苛,以至于靠法统一六国的秦朝,因其法令的苛刻而使得王朝“短命”;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的好思想,在汉时期,曾有典故,某位丞相上任后,什么也不做,皇帝问其原因,丞相说前任丞相做的不好吗?皇帝说,没有啊,他做的很好。丞相说,既然他做的很好,那还需要我改变什么呢?而这一时期,因为提倡无为而治,国家经济各方面也都得到大大提高。
天地万物,讲求均衡。凡事有利必有弊,无论是哪一种思想,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这个时候,利可能会大于弊,适用;反之,当弊大于利时,说明需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寻找最佳。
以上,便是本周总结,关于学习中国史纲——诸子百家的三大流派所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