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沟通中,有些话其实言者无意,听着有心。对某些事情有看法,就算你是真的对事不对人,但在听的人看来都是对人不对事。所以说每件事在我方和他方的看法有 两个版本,说的就是每件事都会有两面不同的理解。同样一件事,在事情本身的人看来是这么一回事,而在围观者看来是那么一回事。类似“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只是,“两个版本”说的是自己心中的版本和他人心中的版本。所以,说一句对事不对人都不如来一针“感受预防针”。
什么叫感受预防针?先来看一个故事。
小明跟大牛是一对同寝室的室友。小明习惯早睡,而大牛呢,却是个夜猫子,常常开灯开到三更半夜。为此呢,两人总是闹得不愉快。
这件事在小明看来,大牛每天晚上都在打电玩,是无所事事,懒散的,没教养的,不懂尊重人的,还拖后腿。自己是早睡早起,刻苦学习的人。
而在大牛看来,自己晚睡打电玩是为了释放白天的压力,再说有时也不是光玩电玩啊,也是在做功课才晚睡的。而小明这人不但无趣,每天早上还总是吵我睡觉,太没素质了。
这时,如果他们谁先指责其对方来,各自都会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因而理直气壮,最后不再是指责对方的生活习惯影响到各自生活,而是对方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这就是两个版本的沟通陷阱,所以,当你在跟别人发生摩擦,而你在描述你的感受或评价时,建议你要加上一句: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预防针”。
了解了这个,以上例举的故事,小明其实就可以这么说:“抱歉,这或许不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晚上不睡觉,好像只是因为贪玩。”
而大牛则可以这么说:“抱歉,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点睡,不是刻意要干涉我的生活,但我总忍不住会有这种感觉。”
总结,每件事情,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是在理的。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在表达自己感受和评价之前,最好先来一针感受预防针:抱歉,这或许不是事实,但我难免有这样的感受。记住言者无心,听着有意,套路不是不好的东西,它能让我们更智慧地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不仅仅在表达个人感受和评价的时候,我们需要打感受预防针引导听者不要误会,在表达个人意见和想法的时候同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