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 (会意。从匚,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工具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本义:木工) 同本义 匠,木工也。――《说文》
一个”匠”字在今天不断引申出了多种含义,例如指有专门手艺的工人,巧妙,灵巧或者是在某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即使经过时间的变迁,它所有的意义都无法脱离最初的本义,匠人。
即使再精致的物事也会在时间的洗礼下逐渐失去光彩,丢失了原来的准确。这些色彩华丽的仪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放置在了故宫的最深处,但是怎么也无法改变它曾经所象征的富贵和权势,甚至于见证了一个王朝的鼎盛与落寞。对着如今已经快要被时光锈蚀透的它们我们很难想象出在它完好无缺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巧夺天工的美丽,我们也只能凭借着想象去揣摩去猜测。
但是在故宫深处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正在试图唤醒沉睡的时光。
文物修复素来是幕后工作,常人难以接触和了解,更何况是在红墙内的故宫。当它们摆脱积压的灰尘,重现旧日的荣光时,给我们带来的只有赞叹与震撼。
正是匠人们的这一双手,才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匠人之所以称为匠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门娴熟的手艺,更多的是蕴藏在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师徒,父子,他们将从老一辈身上所继承的发扬光大。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尽力而为,而且全力以赴。复旧如初,重现光芒。听起来很简单,真正做起来确是难上加难。古老的手法已经在历史的流逝中无人继承渐渐消失,以往的材料也早已寸第难寻,要做到复旧如初,这对他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更多的还是需要付出耐心。
龙袍的缂丝,熟练的工匠织一天也就几寸,漆工一整夜爬树割胶,也才只得到漆8两。乾隆的御稿箱有120层漆,颜色还各有不同,冯忠莲师傅临摹《清明上河图》花了整整10年,王师傅修复一座钟表需要8个月。
即使世界再嘈杂 匠人的心绝对是安静的
木器组的屈峰师傅说过一段话: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古代的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世上来了,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
这些默默无闻着伟大的工匠人,一生一世只为了做这一件事。
我们缺失的就是这种匠人精神,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与文物日复一日贴心交流的工匠们,拥有超越常人的耐心与细心,以及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身边事物的莫大兴趣,对待生活的无为自然,这些就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品格。
借用“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话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别人敬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