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外之喜
5月28日,在教师话坊群中看到了2022年省论文评比出结果的消息,我带着忐忑的心情登上网站,进行查阅,首先我看的是二等奖(可能在我的潜意识里,不敢给自己太大的希望),没有我的名字,然后我才看了一等奖,自己的名字竟然排在第5个,和我名字的前后3个高新区的老师,有做课题和写论文的很厉害的唐琪和二幼的潘赛军。
后来在和同事的交流中我还听说区里的教研员章宁得了三等奖,而另外一个教研员参赛了却没有获奖,去年获一等奖的万玲虽然投了,但是没有中。由于这个比赛的中奖率低,但是级别高,现在能够参与的老师越来越多了,今年的获奖率只有20.5%。能够获得一等奖那可是占了参赛的20050人的前2%,那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园今年获奖的老师共5位,除了我,其他4位都是三等奖;我知道其实大家在私底下都在传的,有的觉得很厉害有的不服气,但是不管如何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二、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
为什么能够获得一等奖?细细分析自己能够获得一等奖的原因,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
1.选材契合时代要求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材。我的论文内容是《基于微信平台的大班“E家联盟”课程实施的策略探究》,选材比较新,这个国家大的政策背景有很大的的关联,因为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用信息技术大力促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我的这篇论文这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它是站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实践的总结,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经验总结:因此,对于我们这样的一线工作者而言,关注国家政策和教育热点对我们就非常的重要,因为它对于我们行动的指导是具有方向性的。
2.结题报告也可以产生好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写作我并没有花费我太多的时间,因为那段时间我在准备市里的公益课讲座,以及区里的论文评比,加上初开学,我的时间被挤压到不行,不可能去重新写一篇论文,刚好在海天老师的群里看到了一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将课题修改成论文的文章,于是我将文章下载下来,细细研读,于是找到了如何将结题报告修改为论文的大致方式,于是通过就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3.论文是积累的产物
如果说:我的论文的基础是结题报告,那我的这个这份结题报告那的确是花费了我不少的经历,我曾经在结题之前有5周的时间的周末没有下过楼,就为了闭关写好这个我没有做过的仅仅存在于经验的课题;为了写好这份结题报告,我从最初不知道什么是信息化和课程,到最后硬生生的完成了这个课题,这其中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仅仅是查阅各种资料就高达400多份,书籍购买了6本,这个过程让我了解了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课程,以及信息化的各种文件。
可以说:这是一次很深厚的积累。
三、写作不是纯粹为了业绩,更是一种喜爱和修行
在与有些老师的交流中我遇到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写课题?写论文?她的答案是:因为单位的激励机制有问题,写一篇论文的奖金还不如人家带一次比赛呢。
我当时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想想自己都43岁了,为什么还愿意写课题和论文呢?我给自己的答案是:那是因为我有对自己发展的需求,这是一种自己内在成长的要求,不是外在的压力或者要求。因为从写作中我感受到了写作的好处:可以记录自己的岁月,可以梳理自己的思想,甚至可以疗愈自己的心灵,它让我的内心很充实很踏实。
所以,我想:我就是到了63岁、83岁也是不会停下写作的行动,相信那时的我会感谢现在的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