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宋以前为单调,27字,五句,三平韵。宋以后开始用双调。中间两个七字句。单调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梦江口》《江南好》等。双调又名《安阳好》《梦仙游》等。
《宋词鉴赏辞典》共收录4首《忆江南》和14首《望江南》。
出自敦煌曲子词的两首《望江南》以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了不同身份、处境下的哀怨:“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是弃妇的心声。“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以风尘女子的口吻表达对悲苦命运的怨恨。
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至826年先后在杭州、苏州任职的白居易,对江南的秀美咏赞不已,留下脍炙人口的《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同样写江南之美的,还有李煜和王琪。
李煜的两首《望江南》。一首写江南的春:“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以游人如织的热闹衬托春天之美。另一首写江南的秋:“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多么清冷孤寂。
王琪共有十首《望江南》,都是双调54字体分别吟咏不同的江南景物及其引发的幽思。《辞典》共收录三首。分别是:“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沉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寒夜愁欹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烟浪远相连。”上片写雨丝飘洒雾霭迷蒙。下片写闺中人的思念。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因月的圆缺叹人的聚散。冰鉴指满月的光华如圆镜一般。玉钩指弯月。素娥,嫦娥的别称。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由江南的景物抒发伤今怀古之情。
暮春引发的愁思,在苏轼、刘禹锡和吴文英笔下各有不同的景象与情怀。
熙宁九年(1076)暮春,苏轼于密州任上登超然台作《望江南》将思乡愁绪化作“诗酒趁年华”的旷达:“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刘禹锡的《忆江南》将对春的眷恋以赋予拟人化的惜别:“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吴文英的双调《望江南》则写尽了暮春的空寂:“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温庭筠的《望江南》写思妇倚楼望归的失望伤感:“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元军攻陷临安,同年初秋,汪元量随太皇太后谢氏被遣送到元大都幽州,作《望江南》·幽州九日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下片“美人”指君王。
同是亡国之痛,李煜的单调将恨寓于梦与现实的对比中:“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欧阳修在《望江南》中借咏蝶讽喻轻狂之人:“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何郎指何晏,《世说新语·容止》说“何平叔(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韩寿偷香的故事见于《世说新语·惑溺》与《晋书·贾充传》,用以比喻蝴蝶在花间吮吸花蜜。
仲殊的《望江南》展现了北宋蚕市的盛况:“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上片写车水马龙的喧闹,下片写养蚕人的喜悦与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