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张爱玲的一生,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著名大臣,祖母李菊藕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但这也仅是往日辉煌。到她父母这一代,家道败落,不复往日。父亲属于遗少型(改朝换代后仍然对前一代效忠)少爷,偏母亲又是一位新女性,两人的结局也可以明了了。
她的童年,有过短暂的幸福。父亲风雅能文,给了她古典文学的启发。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生活情趣、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这也养成了她从小的独特品味。然而好景不长,父母离异。张爱玲的母亲没有被世俗束缚,飞往大洋彼岸去留学,留下张爱玲一人在她父亲的老旧思想中挣扎。父亲再娶,后母也不是很喜爱张爱玲,每日与张爱玲父亲一起吸食鸦片,家里的浓烟熏疼了张爱玲的心。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天才梦》中曾这样描述自己,“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她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书背诗的同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只是他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悲剧的意味,这也与她的童年有着不可脱离的原因,但她的文学创造力,却是不可估量的,她的话语直抨人心。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23岁时,张爱玲遇见一个让她低到尘埃里的男子—汪精卫宣传部政委副部长,上海“孤岛”时期的《中华日报》的总主编胡兰成。他们结婚了,却维持不到三年。张爱玲的辉煌转瞬即逝。抗战胜利后,因为众多因素,包括与胡兰成的关系。1952年,张爱玲离开了生养她的上海。此生未与胡兰成再见。张爱玲对胡兰成是完全倾心的,没有一丝杂念的。即使胡兰成是许多女子命中的相识,即使他爱着许多不同的人,张爱玲心中藏着酸楚,也依旧喜欢这个要给她现世安稳的男子。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有一张照片,特别能代表她个人的特性。是那张1954年住香港英皇道时,由宋淇的太太文美陪同的,街角的兰心照相馆,定格的那瞬间。33岁的她,正值茂龄。身着滚边掐腰七分袖的中式夹袄,一手背后,一手掐腰,下巴微抬,睥睨前方。尽管照片中张爱玲的神情是傲岸不拘的,却展现了一种不屈的信念。她,就是这样,倔强而又骄傲的活着。
1956年她结识了第二任丈夫,美国作家赖雅。1967年,赖雅因病逝世。短短十来年的陪伴,张爱玲又孤身一人。
1995年9月,张爱玲走了,走的是那样的孤寂,她更像是一生都在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