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不想变得更好,他已经不优秀了!既然做了老师,就没有理由拒绝专业成长。 ……题记
作为我区重点培养的“名师”队伍成员,区里提供了本次学习机会,说心底话,我们都当做一场福利而倍加珍惜。一场场高质量的讲座,如同这几日在杭喜逢的绵绵细雨、祥瑞中雪,使眼耳鼻喉五脏六腑,各种感官备受刺激,头脑渐渐清明,心底慢慢透亮,浑身的细胞也振奋起来……
诗意江南,美好西湖,名师聚集,求是浙大,成就这一场难忘的学习之旅,而那些为我们输送智慧的专家们,又何尝不是这西湖之畔最最绚丽的风景呢?节选部分内容写成随笔,供我们反思回味。
卓尔不“群”之赵群筠局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上诗句比对赵群筠局长的讲座,再合适不过了。赵局长的“别样”在于,她担任教育局局长,有多忙可以想象,却仍然迷恋课堂,亲自讲公开课,甚至与一线教师“同课同构”。我想,赵局长的学术地位与行政职位,绝对无需在PK的胜利中寻找快乐。她是真心热爱课堂,以身示范,带动全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期“接天莲叶无穷碧”,蔚然大观。
赵局长从容而又智慧,3个小时的讲座,让人充满感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良好的家风,有情怀的文晖路,以及对于教育的信仰。总之,赵局长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她的那些具体做法,让人拍手叫好之余,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无论是当校长,还是当局长,赵局长总是雷厉风行,从容而有智慧,这需要有丰厚的专业素养与超强的执行力。个人认为,赵局长是最为完美的教育干部,因为她有足够的业务能力与教育智慧做研究,又有足够的担当精神与执行力抓落实。记得她谈及学生作业改革时,随口说了一句话:“有人说我作秀,我不管,只要我认准的事情,我就做下去,做就做好!”
思考:“教育干部”可以拆解为两个词:教育与干部。这就意味着,教育干部一方面要具备教育问题的研究力,从专业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是所谓的专业思维;另一方面,要具有相当的执行力,抓落实绝不拖泥带水,此为行政思维。
通 “元”识微之孙元涛教授
孙元涛教授来自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孙教授思路极其清晰,观点鲜明,他还提醒我们,要警惕“模式”陷阱、 警惕“口号”迷局;树立四个意识:学情意识、年段意识、学科意识、课型意识。关于课堂,则分享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案例,发人深省。
孙元涛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直指要害,尤其对于课改的一些认识,更是给大家解开了心头的谜团,此所谓“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思考:关于课改,当下的课改不可能独立运转在社会的文化体系之外,它已经发展为具有文化意义的全民运动,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这也是课改取得的最大的成就。三个矛盾最为突出:一是高考录取制度与新课改理念不相适应的矛盾。二是有应试背景的家长、教师与新课改理念不相适应的矛盾。三是课程内容多和课时少之间的矛盾。需要呼吁的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风险不能仅仅由教育决策者承担,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应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将课改进行到底,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课程改革。
名师“锋”芒之陈锋院长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如同“湖心亭”最知西湖之美,身为名师的陈锋院长自然深谙名师之路。陈锋院长来自杭州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报告主题为《21世纪名师能力与自我修炼》,他从"好教师"的标准出发,与大家共同分享了教师成长中的一个启示,三个问题与八条感悟。
精神成长:教师要专业发展,更要精神成长
教育理念:教师要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人生:名师的人生是“漫”长的“求道人生”
自主发展:寻找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思考:“世界上没有“道德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职场中人,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只要我们能够及时从他人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便会身心愉悦,便会受人尊重。
一位名师,不管他多么有名,如果他的付出和努力,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名”。而成长之后,没有“反哺”学科教学以及教研工作,没有带动周围的同事一起进步。那么,他的这些“光环”或许会令人艳羡,但他不会令人敬佩。
梳理五天的研修活动,总体而言,专家分享启迪智慧,学员受益匪浅,即可廓清此次研修学习。从事教育行业,学习是一种工作常态,更是一种生命态度,唯有再学习,才能使生活更有意义,生命更有质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若没有了再学习的欲望,虽身在岗位,心却已退休。其工作状态不过是一种低水平的循环,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所面对学生的悲哀。
“大不在多,海纳江河。唯学无际,际于天地。” 学习,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