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周厉王丧失君德,周朝的气数每况愈下。礼纪朝纲土崩瓦解;下欺凌、上衰败;诸侯国君恣意征讨他人;士大夫擅自干预朝政;礼教从总体上看已经有十之七八沦丧了。然而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政权还是能绵绵不断地延续下来,就是因为周王朝的子孙后裔尚能守定名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晋文公为周朝建立了赫赫大功,于是向周襄王请求允许他死后享用王室的隧葬礼制,但是周襄王没有准许,说:“周王制度明显,没有改朝换代而有两个天子,这也是作为叔父辈的晋文公您所反对的。不然的话,叔父您有地,愿意隧葬,又何必请示我呢?”于是晋文公感到畏惧,而没有敢违反礼制。
看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周王室的地盘并不比曹国、滕国大,管辖的臣民也不比邾国、莒国多,然而经过了几百年,周王朝仍然是天下的宗主,即使是晋、楚、齐、秦那样的强国,也还不敢凌驾于其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只是由于周王还保有天子的名分吧。再看看鲁国的大夫季氏、齐国的田常、楚国的白公胜、晋国的智伯,他们的势力都大得足以驱逐国君而自立,然而他们到底不敢这样做,难道是他们力量不足或是于心不忍吗?只不过是害怕奸夺名位、僭犯身分,而招致天下的讨伐罢了。现在晋国的三家大夫欺凌蔑视国君,瓜分了晋国,作为天子的周王不能派兵征讨,反而对他们加封赐爵,让他们列位于诸侯国君之中,这样做就使周王朝仅有的一点名分也不能再守定,而全部放弃了。周朝先王的礼教到此丧失干净!
至于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晋国,为什么大权会落到臣子手中呢?这是因为晋国之前发生过一场内乱,国内的同性王族都清理的差不多了,这才使其他氏族可以如此猖狂。
这里先介绍一下三家分晋之前的晋国四大家族:智、赵、魏、韩。
当初,晋国的智宣子想要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虽然如此多长处,但他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那谁还能和他和睦相处呢?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置之不理,还是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为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去处,说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能很流利地背诵竹简训词;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去晋阳,临行前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去搜刮财富呢,还是作为保障之地?”赵简子回答说:“作为保障。”尹铎前往,便少算居民户数,减轻百姓赋税。赵简子又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危难,你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以那里作为归宿。”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瑶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瑶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他。但智瑶不听狂傲的不行,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谁还敢兴风作浪!”
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拿到地后定会更加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如若别人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伺机行动了。”韩康子一听,感觉很有道理,所以便派了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
智瑶大喜,果不其然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家相任章问原因,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地,为啥要给啊。”而任章则用了段规相同的理由,让魏桓子放弃拒绝智瑶。
接着智瑶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赵襄子拒绝不给(硬气!)。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准备出逃,问:“我哪里可以去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又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尽地修完城墙,又要他们舍生入死地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谁会和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地盘,尹铎又待百姓宽厚,人民一定能同我们和衷共济。”于是前往晋阳。
之后的剧情就有点像小学生打架,智瑶叫上他的小弟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围住晋阳,引水灌城,逼赵襄子投降。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连个生火造饭的地方都没有,但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然后对魏桓子和韩康子说:“如果用水灌魏国都城安邑和韩国都城平阳,估计也守不住吧”。
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智家的谋士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瑶问:“你何以知道?”疵说:“以人之常情而论,我们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家覆亡,下次灾难一定是连及韩、魏两家了。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是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
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二人不约而同说:“这一定是离间小人想为赵家游说,让主公您怀疑我们韩、魏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不然的话,我们两家岂不是放着早晚就分到手的赵家田土不要,而要去干那危险必不可成的事吗?这怎么可能呢?”智瑶想想也是,就相信了他们。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你俩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我们一起合计合计未来大计吧。”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一举大败智家军,最终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残忍)。
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田土,赵襄子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真是残忍,吃得下饭吗...)。
而三家灭智后,出现了一名忠臣的刺客,就是豫让。而这里大家就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写的史记系列《刺客列传》,里面有豫让的详细介绍(顺便捞一下之前的作品—嘻嘻!!)
至此形成赵魏韩三家独大,一起平分了智家在晋国的土地,晋国的领土基本就被这三家分得差不多了。公元前403年,三家联名上书“周威烈王”,建议封自己成为诸侯。
这也就是《资治通鉴》开始的地方,也是战国开始的地方。新的纪元序幕就此拉开了,让我们向着的新的历史,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