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商释•学而篇第一﹝四﹞
【原文】
曾子曰﹝一﹞:“吾日三省吾身﹝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
【注释】
﹝一﹞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zēng),字子舆,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南武城人,今山东枣庄市附近)贵族的后代。生于公元前五五年,卒于公元前四三五年,比孔子小四十六岁。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出名。传《孝经》乃其所撰。
﹝二﹞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反思。三省有数解: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四是反省三件事。皆近意。不必拘泥数字。
﹝三﹞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学问。孔子所授者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释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讨反思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
【商释】
曾(参)子在孔门弟子中可称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主要是这个弟子比其它的人要憨厚一些,但同时又是一个十分肯动脑子的人。孔子的思想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万丈光芒,由一个私塾先生而被历朝历代的皇帝加封,直至“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个登峰造极的称谓,可以说曾子是功不可没的。
为何言此呢?当我们想了解孔子思想的时候,我们仅仅想到流传千古的孔门著作《论语》,而真正使孔子思想发扬光大的则是《大学》、《中庸》等著作。而作为孔子重要思想体系组成部分的《大学》就是人家曾子所著;而另一部孔子思想体系组成部分的著作《中庸》则是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孔子的孙子子思也堪称得上是个儒学大家,又是亚圣孟子的老师。但我们必须表达清楚的是,这个子思可是人家曾子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说曾子是孔子学生中非常了不起的一个。难怪近代的封建官吏和民间老儒曾国藩经过多方选择和考虑,将自己的老祖宗定为曾子呢!
曾子之所谓为人忠厚与诚信可以用“曾子杀猪”的故事以证之。曾子之妻要到集市上去,其子欲从。其妻哄之。等回来给你杀猪吃肉。待曾妻回时,曾子把刀都准备好了,就要杀猪了。妻子说,我不过是骗他而已,你怎么能当真呢?曾子很严肃地告诉妻子,做人要讲究诚信;对孩子亦如此。于是就把猪杀了。这也就是曾子自己为什么要坚持每日三省的原因:“我每天多次检讨反思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都应该按照曾子所说的去做。但在现实社会里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其难哉!我们面对的是市场经济,处处滚滚红尘。有几人经得起利益的诱惑?按照西方社会的理论或国内的经济学家的话说,搞市场经济,首先就是规则和信誉。规则很容易制定,但是人们遵守不遵守则很难把控。为了强制人们遵守社会的经济秩序,我们可以制定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不过话也得说回来,这个法律可是硬的,不能天天使,即言不到万不得已法律是不起作用的。既然法律不起作用,还是得靠道德、信誉的原则来调整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人家曾子随时反思自己,一天一次还不够,还要三次。当然,这三次也不仅仅是三次,而是指多次。三次反思什么?一是给别人办事有没有遵循诚信的原则;二是在与朋友的交往或与商业伙伴的交易过程中是否守信;三是关于学问的事情了,就是每天是否温习了老师教导的知识。这是一件何等困难的事情啊!
联系到企业管理,我认为这三点都很重要,尤其对于众多的老板来说。您想啊,做生意如果不遵守诚信的原则,尽管你可以偶尔小赚一把,时间长了,就未必可行了。中国人讲究的是有一有二没有三,殊不知现在人这个聪明啊,您只要欺骗他这一回,得,第二回就没有了。故此说,做生意必须诚信。至于第二条和第一条是一样的。因为从广义上讲,忠和信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在商业活动中这两个不必区分。至于第三个,好象和老板们没有关系,其实不然。现在的人们都大讲所谓的知识经济,如果一个老板就知道每天钻到钱眼儿里,时间一长,肯定就不行了。这个社会的金钱不仅仅是你一家的,还有更多的人在觊觎。并且创造财富的手段并不仅仅靠体力因素,更多的是靠智力因素。如果一个老板看不到智能的价值,绝对不会成什么大器。所以,这里的“传不习”并不是专门指的学生们如何学习,或如何温习老师的教诲,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主要的体现就是对知识或有知识的人才的重视。
最后,我请大家记着朱熹的话: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