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讲解四十五 | 燕国大将乐毅,传奇的一生
《资治通鉴》讲解四十五 | 燕国大将乐毅,传奇的一生
今天的文章,是一篇总结的文章,讲的是燕国的大将乐毅,传奇的一生,所以文章会比较长。
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乐毅攻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的故事,以及乐毅治理齐国的故事。可以看到,乐毅是一个有着仁义精神的将领,也是一位带兵非常厉害的大将。
所以,今天就来回顾乐毅的一生,并做相应的总结。希望读者都能够从乐毅的故事中,得到相应的启发。
乐毅,是乐羊的后代。乐羊的故事,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大概地讲解过,也是魏国的一名著名的大将。曾经辅佐魏文侯,并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攻下了中山国。后来,乐氏一族便居住在中山县。再后来,中山县复国,又被赵武灵王所灭,所以,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注】关于乐羊的故事,大家可以阅读《资治通鉴》讲解第八篇。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乐毅也从先祖身上,学习到了带兵作战的能力,成为杰出的军事家。
一开始,在赵武灵王时期的沙丘之乱后,乐毅离开了赵国,来到了燕国。
【注】关于乐毅进攻燕国的文章,在第三十八讲已经讲解过了,这里重新贴出来,方便阅读。同时,对乐毅后续的发展也做一些补充。
乐毅为燕昭王分析齐国的情况。乐毅认为,齐国目前还比较强大,而且土地广大,人民众多。单凭燕国一个国家的兵力,单独进攻,是不容易成功的。要想进攻齐国,还是要联合赵国、楚国、魏国三国的军队,进行进攻,这样胜算会大很多。
于是燕昭王派了乐毅出使赵国,派了其他的使者出使楚国、魏国,同时让赵国引诱秦国来加入这场战争。各个诸侯国都认为齐闵王骄纵无度,残暴不仁,所以都同意合谋来与燕国进攻齐国。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燕昭王起兵,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就是元帅的意思。秦国则由尉斯离带领军队,与燕国的军队汇合。赵王则将国相之印授予了乐毅,由乐毅带领秦国、魏国、韩国、赵国的军队,一起进攻齐国。
齐闵王则调动全国的军队进行抵抗,双方在济西进行了一场大战。毫无疑问,齐国的军队大败。
乐毅让秦国、韩国的军队先回到各自的国家,同时派了魏国的军队去进攻原来宋国的国土,即睢阳。接着,再派出了部分的赵国军队进攻河间县。而乐毅自己,则亲自带领燕国军队,继续北上进攻齐国。
在乐毅准备北上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剧辛进谏乐毅。剧辛认为,齐国国土广大,兵力也强盛,而燕国国土面积小,实力也不够齐国强大。之所以这次能够打赢,完全是因为其他诸侯国的帮助。所以,应该乘机占领齐国的边境地区,以此来增大燕国的国土面积。而不应该一味地北上进攻齐国。
乐毅则反对这样的意见。他认为齐王这个人骄纵无度,自以为是,不听从大臣谏言,罢黜有贤能的人,听信谗言,国内也因此产生祸乱。同时,对内的政策也十分暴虐,百姓苦不堪言。今天齐国的军队已经被打败,国内的百姓也必将造反,所以应该要乘胜追击。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齐闵王痛改前非,修复国内政治环境,安抚百姓。百姓不造反,则国内平定,这个时候要想再进攻齐国,就更难了。
基于此,乐毅决定进攻齐国国都。果然,燕军到来的时候,国内大乱,毫无抵抗的能力。同时齐闵王害怕被杀,也逃跑了。
燕军深入到齐国国都临淄,搬走了齐王的宝物以及祭祀所用的器具,运输到燕国。燕王亲自到济上犒劳军队,封了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继续占领齐国。
乐毅听说昼邑(山东省淄博市)人王蠋是一个贤德的人,所以想要将王蠋招揽到齐国。于是命令燕军不得进入昼邑三十里之内的土地,在城外进行包围。接着,乐毅派人去请出王蠋,希望王蠋能够出来辅佐燕国。王蠋谢绝了出任燕国官职的邀请。
燕国的将领警告王蠋,说如果他不接受这个邀请,则要屠城,杀光城内所有的人。王蠋辩解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家都已经被灭亡了,作为臣子的自己,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今天你想通过威胁的手段来让我侍奉燕国国君,我是不愿意的。与其不义而生,不如死。”说完,王蠋便在树上上吊自缢了。
燕军乘胜追击,继续进攻齐国。齐国的百姓、军队看到燕国军队来临,马上都溃散了,没有进行任何的抵抗。
乐毅这个时候,下令要求军队在进城之后,不准抢夺百姓的财产,不准伤害齐国的百姓。同时,要寻访齐国国内,有才能、有贤德的人,并以礼相待。接着,减少百姓的赋税,去除齐王原来的残暴政令,修复齐国的政治环境。齐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认为迎来了新生。
接着,乐毅派遣左军度过胶东(山东半岛胶莱河)、东莱两国(山东半岛东部),前军经过泰山以东占领琅琊(山东省胶南市)。右军循着黄河、济水而下,驻兵在东阿(山东省阿县)、鄄城(山东省甄城县),与魏国的军队汇合。后军则在北海占领千乘城(山东省高青县),中军占据临淄(山东省临淄市)以镇压齐国国都。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乐毅则到郊外,祭祀齐国前国君齐恒公以及管仲二人。也为王蠋修建了一座坟墓。
同时,大力表彰齐国的贤人君子,给予他们官位爵位。齐国人被燕国赐封天地的有二十多人,赐封爵位的由数百人。
六个月内,齐国七十多座城池,皆成为燕国的郡县。
后来,乐毅乘胜追击,却在即墨和莒县,遇到了阻碍。
乐毅围住两个县,一整年都没有攻克下来。于是解除对两个县的包围,退到立城外九里远的地方,修筑营寨。同时,乐毅也发布命令,对于逃亡出来的百姓,不要抓捕为俘虏。对于贫穷的要给予财物上的援助,让他们到燕国的镇区去安居乐业。
而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从中作梗了,向燕昭王进谏说:“乐毅智谋国人,进攻齐国,呼吸之间就攻克了七十多座城池。现在两座城池没有攻克下来,并不是他不行,而是他不想。乐毅想要通过燕国军队的军威,让齐国人服从,接着称王而已。”
同时,这个人也接着污蔑,说现在齐国人已经屈服了,乐毅之所以还没有发动政变,是因为乐毅的妻子,还在燕国。但是齐国美女多,一旦乐毅乐不思蜀,忘记自己的妻子,他就会马上发动政变,接着称王了。
于是,燕昭王举办了一次宴会,并让这个进谏的人也参加。在宴会上,燕昭王向与会的人宣布说:“先王将燕国让给贤德的人,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占领燕国。但是在选错了人,导致了燕国的内乱。”
而齐国则趁着燕国内乱,兴兵进攻燕国,这是耻辱。所以燕昭王即位后,想要洗刷这样的耻辱,所以才招揽天下有贤德的人,报仇雪恨。
燕昭王认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能人,他愿意和他一起管理燕国。乐毅为燕国攻破齐国,毁掉齐国的宗庙,为燕国百姓报了仇。占领之后的齐国,自然是归属乐毅所有,并非燕国所有。如果乐毅能够统治好齐国,并与燕国相结为友好的邻邦,一起对抗其他诸侯国的侵略。这是燕国的福气。
燕昭王认为,这个小人居然敢诋毁乐毅,实在是罪不可赦。于是便杀了这个人。
接着,赐予乐毅妻子王后的服饰,赐予乐毅儿子王子的服饰,再让一百辆战车护送乐毅妻子与儿子去到齐国。同时,派遣国相告诉乐毅,封他为齐王。
乐毅知道后,非常害怕,不敢接受,向燕王发誓说不会自立为齐王。
与此同时,齐国人也佩服乐毅是一个有义之人。而其他的诸侯国惧怕他的信义,也出言诋毁。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燕昭王就死了。儿子姬乐,即燕惠王即位。
这对乐毅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为什么呢?因为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对乐毅有所不满了。
而即墨县的田单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知道机会来了。于是使用离间计,离间了燕王与乐毅之间的关系。田单对外宣传,齐王已经死了,剩下两座城池没有攻克。是因为乐毅与燕王之间有间隙,乐毅担心被诛灭,所以才不攻占,是想要以进攻齐国为名,行自立为王之实。如果齐国人都服从乐毅,乐毅马上就能够攻占即墨。
而燕惠王,没有燕昭王一样的定力,马上就被蛊惑了。于是便派了另外的大将骑劫代替乐毅,召回了乐毅。
乐毅知道,回去必定死,所以逃跑到赵国。燕国的将士知道后,愤愤不平,内部也乱了。
【评】乐毅离去之后,燕国军队完全无法抵御齐国的进攻,所以也成就了历史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反杀。关于这场战争的内容,大家可以阅读第四十四讲。
乐毅逃跑到赵国后,受到了赵王的欣赏。赵王把观津县(河北省武邑县)封赐给了乐毅,同时十分尊敬与欣赏乐毅。
【评】《素书》当中讲过了:“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燕惠王不明白乐毅的作用,轻易被人离间,导致了乐毅的出逃。而这边赵王却十分地欣赏乐毅,也因为有了乐毅的存在,赵国可以震慑周边燕国、齐国。
燕惠王这个时候才知道乐毅原来是如此贤德,如此重要的。一方面是心里舍不得了,一方面也是担心赵国有了乐毅的辅佐,会逐渐强大起来。
于是,派人去找了乐毅,对乐毅说:“将军您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所以才会跟燕惠王产生了间隙,进而从燕国跑到了赵国。虽然你认为这样可以保全自己,但是你怎么对得起先王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呢?”
【评】言外之意,就是说,乐毅是一个不知报答的人。乐毅能够有今天,完全是因为燕昭王的提拔。而乐毅,则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所以抛弃故国,跑到了赵国,这是不知耻辱的表现。总之,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乐毅身上。
乐毅心有不满,反驳说:“以前伍子胥的建议被武王阖闾采纳,所以武王能够将国土扩大到郢地。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话,反而让他自尽,并将他的尸体用马皮包裹丢在钱塘江里面。夫差不明白吴国之所以能够强大,是因为有了伍子胥的辅佐。所以杀了伍子胥,以及将伍子胥的尸体丢入江中也不后悔。”
【评】伍子胥是楚国人,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兄弟,所以伍子胥逃跑到吴国。吴王阖闾信任伍子胥,进攻楚国到郢地。吴王阖闾死了之后,夫差即位。伍子胥多次上谏夫差,夫差都不听从伍子胥的谏言。后来,夫差赐剑给伍子胥,让他自尽。伍子胥死后,夫差将他的尸体用马皮包裹,丢到钱塘江中。伍子胥冤魂不散,尸体漂浮在江上不沉。
乐毅认为,报答恩惠的上策,是自身不会受到祸乱,立功立业,而让先王的遗愿能够加以实现。而最坏的下策,就是自己受到毁谤的伤害,先王的意愿也无法完成。
【评】乐毅不认为自己没有报答先王的知遇之恩,而是在等待时机而已。像乐毅这样的贤人,怎么可能会忘记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呢?只不过,他首先是要保全自己,而非让自己死在奸佞小人的手上。
接着,乐毅又提出了,如果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与赵国一起进攻燕国,这是不符合道义的。所以他也做这样的事情。古时候的君子,在与朋友断交的时候不会以恶言攻击。忠臣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也不会玷污自己国家的名声。
乐毅认为虽然自己不才,但是也经常向君子学习。所以,他说的这几点,都是能够去做到的。
燕王知道后,也心服了,于是封了乐毅的儿子为昌国君。乐毅也重新与燕国交往,最后在赵国去世,谥号为望诸君。
【评】乐毅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也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生。从建功立业,到被人陷害出逃,再到善终赵国。这些都体现了乐毅的智慧与才华。
【评】同时,也可以看到,乐毅在打仗的时候,是恬淡为上的,并不以杀人为乐,反而是怜悯因为战乱而受苦的百姓。所以,一开始燕国的军队,是受到燕国百姓的欢迎的。
【评】乐毅与燕昭王,与赵惠文王,都是绝佳的排挡。上下不离心,则能够让贤人君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进而造福整个国家。
欢迎关注【稽圣】
订阅《资治通鉴》及传统文化讲解。
领略华夏祖先智慧,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欢迎转发、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