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上不动,感觉就是我在唱独角戏。”
“《知训》几乎每课都有练笔,学生越来越畏难了”
“这个单元的作文似乎跟本单元课文学习没有关联呀?”
“我怎么感觉越来越不会教了?都不知路往何方?”
......
为切实落实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掌握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方法,真正将新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7月5日上午,我校特邀请深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白皛老师继续开展“大单元教学”系列讲座。学校所有语文老师及张亚康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到场参与学习。今天有幸聆听了语文专家白老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终于找到了问题根源所在—语文学习情境是围绕语文要素设计的,为了知识和技能而教,然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用的真实需求,最终学生就变成了为考试而学语文。白老师真不愧是咱们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成长路上的灯塔,不仅指明了方向,还坚定了前进的脚步!这次讲座,白老师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为主题,主要运用思维导图、打比方和举例子等方法从以下五方面展开讲解,直观形象,深入浅出,明晰又有可操性!
一、厘清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学习任务群又是什么?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实践活动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同时,白老师还通俗地打比方到:核心素养是目的地,学习任务群就是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
二、如何设计学习主题
白老师以三上第五单元为例,刚好这单元我们也熟悉,深受启发。在教学中,他不但添加了“口语交际”,还先从这块入手,设计了“分享身边的美”学习主题,让学生与社会生活建立了关联,再学习课文,积累写作方法,让学生养成留心生活、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的好习惯,还让学生在互学时,提高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紧接着,白老师又以五上第六单元为例,可白老师的教学方式却一反常态。他不是领着学生先学课文,而是 进行“口语交际”,还先从这块入手,设计了一系列相关联的学习主题,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到一个个有趣有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循序渐进逐步感受亲情的温暖。
三、如何创建“真实情境”
何为“真实情境”?即生活情境(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语言运用情境(语言实践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白老师还提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把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体现育人导向。那怎样创设好情境呢?白老师以写一封信为例,创设了一个拟真情境—先让学生谈谈校园的美与不足,应对不足该怎么办?校长要足智多谋的你们为美化校园献计策。老师设计任务群,课间观察、回家访谈、商议方案。可校长白天公务繁忙无法现场对话,只有晚上才有时间。便产生了学生要写信的真实需求,激发了兴趣和求知的内驱力,再读例文,学规范,这就是情境贯穿学习全过程(哈哈!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温柔的),技能在情境中运用,为需求而服务。
四、怎样设计“学习任务群”
白老师指出,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要以生活为基础、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白老师以四下第四单元为例,他将其统合在《我的动物朋友》这一主题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向老师们仔细讲解如何紧扣这一要求,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群。
五、怎样处理好“单篇”与“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关系
白老师指出,教师要把“单元”视为“学习单位”,单篇文章有其学习价值,有其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空间,但是只有把多篇进行关联比较分析,学生的高阶能力才会得以发展。通过白老师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厘清了单篇和单元的关系,明确了要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审视单篇发挥的作用,单篇学习要优化内容、有所取舍;要把单元内的多篇关联起来,发挥综合效用。
讲座最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老师表示,白老师的分享深入浅出,非常具有实操指导意义,他帮我们厘清了一些基本概念,教会我们如何将这些要点落实到教学中去。更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到当下智能3.0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要迅速转变我们老师角色,要紧扣课程标准,学以致用于教学实践中。要以育人为导向,围绕着特定的主题,设计逻辑有关联的有意义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育正确的价值观,综合体现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