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剪协会员群课程培训当中,大家踊跃提问。
我也问了一个我一直很困惑的问题。
问题的缘起
作为初学者,我在创作时,图样画好了。
但尴尬的是不会剪,拿不准应该怎样处理。
这就导致很多失误,比如,把人物剪成了大小眼。
这绝不是我的计划,是一开始剪错了,后来为了弥补,不得已而为之。
剪功太差,
最后,还是妈妈帮忙粘贴,这幅剪纸才得以面世。
因为是团花,展开之后要粘的眼睛可不少
设计意图: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
在中国疫情最艰难的时刻,有很多国家站出来,以各种形式援助中国,
而今天,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基本上走出了疫情的阴霾,实现复工复产,但世界疫情却呈现迅速扩散的局势,很多国家医疗物资告急,急需中国的援助。
这个时候,我们的祖国切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积极的去援助各国以及世卫组织。
这就是有担当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信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团结才能够解决本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
战胜新冠疫情,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够改天换日,
作品中用甲骨文的日和月,代表在各国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下攻克新冠疫情,实现改天换日。
同时采用了大量的代表同心的方胜以及代表吉祥的祥云来祝福世界人民。
新冠病毒肆虐的暗夜当中有红色的如意以及绿色的仙鹤。
相信黑夜总会过去,光明一定会来到。
妈妈也给我讲过:你看印章,红印效果就是阳剪的效果,线线相连。
而白印就是阴剪,是线线相断。
可是,我还是迷迷瞪瞪,不太懂。
于是,趁着协会培训的提问环节,我就抓住请名师解答的机会,提了一个相当小白的问题,但对于我来说,确确实实是个大问题。
问题:如何应用阴剪和阳剪?
郭梅花老师做了精辟的解答,用我妈的话来说,郭老师的解答一针见血。
郭梅花老师是我们协会的会长,在剪纸上的造诣绝对是大牛。剪纸作品曾获民间文艺国家级最高奖“山花奖”两次,多个作品被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总部等机构收藏。
到底啥时候该阳剪,啥时候该阴剪呢?
郭梅花老师这样回答答:
根据你想怎么表现,想要的画面效果选择阴剪或阳剪。
阴剪是把结构线掏空;
阳剪正好相反,留下轮廓线,把其他的掏空。
一幅好的作品都是阴阳结合的。
举例:吕梁临县刘四花老人的作品。
老人2002年90多岁去世,80年代我就很崇拜她。
她就是拿起来就剪。
你看作品人物的脸就是阳剪,身上就是阴剪。
你看她的构图,看到的,想到的就平摆上去,一目了然。
大家一定要学会欣赏!
以后要经常看看怎么欣赏作品,一定要多欣赏传统的。
为什么它是世界非遗项目呢,就在于它传统的部分。
因为有社会需要,写实的也要做,但那只是工艺品。
但想要做好,一定要欣赏传统老剪纸。
这些传统作品很经典,大家要欣赏它们的内涵。
大家一定要动手剪一些小东西,剪出自己的感觉,就剪活了。
剪多了就好了。
然后,群里就掀起了分享老花样的风潮。
郭老师分享的作品
我也在郭老师的号召下,开始复制老花样,学习基本的剪纸技法。
这是一位陕西百岁老人的作品,随手剪,都是拿烟盒,广告纸剪的
我学剪的
郭老师点评:
复制一幅作品,先仔细研究、多看、体会原作动态和表现方法,再开始动手剪
先开始看着原作剪,多剪几遍,熟悉了就不看原作也可以剪出来。
记得剪,一定是要剪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思想。
我仔细琢磨了下,觉得老剪纸的牛在吃草,身上的花纹是阴剪,锯齿纹朝上下两个方向,似乎显得牛的毛很蓬松。
目前只能感觉到牛吃的挺高兴的!
这是个功夫,得潜下心来每天练。
我们的群特别温暖。各位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
第三天打卡发图,我在深夜十一点半。
然后就关机睡觉去了。
结果,在第四天晚上,翻看聊天记录,竟然发现刘建萍老师写了好长的话鼓励我。
你勤奋刻苦,辛苦不白下,进步很明显。原作彰显典雅灵动,你的作品也体现可爱生动。只要苦练“打毛”等基本功,掌握技法,你就定会日益精进,剪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我把这次收获记录下来,就是为了时时鞭策自己,切记要坚持!才不辜负郭老师和这么多老师的鼓励!
本文为今天学点啥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