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朋友圈里有个好友,参加了以这本书为主题的一个培训,后来又看到别人推荐这本书,一般一本书看到推荐两次以上,我就会读读看了~
下面欣赏下本书的两个案例(拍照技术略渣,见谅)
这个案例里,父亲按捺住自己的怒气,说服儿子勇于承认自己偷偷把车开出去的事实,并且陪儿子一起去給人家道歉。
这个案例,是关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有学生建议有一个教室可以在学生不想学习的时候过去,这样就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而不是棍棒教学。
书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不一一列举。
看了这两个案例,相信你大概对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爱自己这一章。
作者说: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模式:把"我应该",变成"我选择","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应该做什么可能让你非常厌烦,而选择做什么,却相较愉快而容易。
"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想要的内容可能是:钱,赞同,不感到羞愧,避免内疚,逃避惩罚,履行职责等等。
选择学习,选择读书,因为我想要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这是我的选择模式,你的呢?)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暴力往往是比肉体更可怕。
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工作里,我们又有多少次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使用暴力了呢?
吵架,冷战等等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反倒会让问题更加激化。
而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愿望,怒气根源,究竟是外界刺激还是内在原因?
下面分享几句我的摘抄语录::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希望他人因为内疚而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想起那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我们满脑子是非对错,把某些人看作是贪婪的人,不负责任的人,骗子,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坏人。那么,我们就很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相同的人性。
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是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惩罚将导致关系的疏远,一旦我们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们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知易行难,情绪有时真的不易控制。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慢慢改变,运用吧。
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