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有着十年组织教师读书会经验的我来说,也作为参加过一些省市级教师读书会的我来说,从热闹讲场面的读书会开始,现在逐步回归到安静阅读的安排,对于教师读书会,我还是有话可说的。
也许,真正的阅读,是宁静的,是私人的,是回归到问题的,而不是热闹的,花哨的。
是的,这样的读书分享,太多被设计的痕迹,那就不是真的读书,而是一种作秀,一种剧本式的读书,这样的读书,活动过后,书大抵还是不会读的。
所以,教师读书会,特别是专业书籍,一定是因需而读,一定是团队共读,而不是撒花式的阅读,为了读而读。现在我们来厘清一些教师读书会常见的问题,来详细谈谈。
第一,要组织一个教师团队来读书,时间从哪里来,有什么样的机制保障,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
如果时间不能保障,那这个读书会形同虚设。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原则,共读的教师没有任务,只是读,没有读书笔记或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学习,那读书会的品质也会大打折扣。
拿我们现在的读写共同体来说,单周共读(周三中午1个小时时间),双周各写(提供一篇教育叙事),如果不是因公不能参与共读,不能按时提交文章,需要缴纳罚款50元,作为共同资金。这个制度是全体成员一起共同制定的,所以大家就都会遵守。
第二,读什么样的书,是需要有前期调研的。
读书会读的书,可以是老师推介,也可以是基于全体的困惑,又尤其要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的话,那就需要成员对一个教学主题有一些困惑,比如如何认识它,主题如何设定,目标如何设定,任务如何设定,评价该如何执行等,按照这样的需求去寻找一本书,大家才会对这本书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三,读书会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源的,才能避免“萝卜煮萝卜”。
读书会必须有一个领头人,对这本书掌握得较为透彻,才能起到引领的作用。比如,每次围绕核心问题,大家形成自己的思考,在共读会上分享,领头人进行答疑解惑,才能提升读书会的品质。
这个资源,还可以外借。比如家长资源,专家资源等,都可以借力。
至于读书方法,并不重要。因为每种读书方法,会因人而异。专业书籍的阅读,一定是基于困惑,然后基于运用,基于实践反思,才能让书真正发挥作用。在分享案例的时候,一定是按照书里的某一个提示,某一个要求,某一个模版,进行创造性运用,才能让书的价值最大化。不能在分享案例时,书就放在了一边,走的自己的路子,书放在一边,那就不是共读分享会。
看多了作秀的读书会,所以对一些读书的成果分享,也就不那么想听。如果要拿出来展示,还需要考虑对听众的启发。
总之,教师读书会,需要沉下心来真正在阅读,方可表达对书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