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宁静对林爽然说“十五年来,我留着这半条命,就是为了见你”时
我就觉得他们不会在一起。
那时是大学第一年,18岁
经历着一段牛一样死心眼的坚守
却仍不能确定,今朝所想是否一定是明日所爱
并且越发深切地感觉到:若是两个人不能时刻见证和适应彼此的变化,那很快就会乱了节奏和脚步
更何况是十五年
这个作者名叫钟晓阳
这个有点刻意的故事名叫《停车暂借问》
据说是作者18岁时的作品
熟悉我的亲自然明白我为何要读这个故事
因为老张嘛~~~~
那个年代网络普及度还不是很高
知道他要出演林爽然时,各种图书馆书店地摊找了好久才找到了这个故事
当我在国图阅览室里读完这个故事时
盛夏已过,秋意尚浓,湖北大厦顶层的十字雕塑上飘着纸片一样的鸽子,放眼尽是萧索
遗憾。
说不清是遗憾赵宁静跟林爽然,还是遗憾不纯熟的故事安排
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因为浮现在大脑中第一个念头竟然是:
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后来毕业后又看了一次
觉得这个故事虽不算是个好故事
但还是有一定真实性的
至少那种欲说还休,欲拒还迎,都没法跟自己好好相处的拧巴的少女心事还是挺逼真的
但是,既然是小说就必须沿着真实一步一步走出一个反转意外
可是林爽然最后真就如我所愿地人间蒸发
碰巧当时的室友在做玫琳凯
经历过那种极专业高密度强能量的培训又在女人圈里叱咤风云了几年的姑娘
天天用玫琳凯级别的口才跟我“分享” 她的渣男前男友是如何一声不吭地“消失在人海”的
方法都跟林爽然一毛一样的啊
真的太没悬念了……
以至于我一度认为,作者当年就是涉世未深遭遇了渣男,然后心情郁结迷惑万分又放不下
于是各种美化包装,才有了林爽然。
我记得看完后的第二天,室友倒班在家
然后我就躲去了颐和园!
呵呵,不要问我要不要躲得那么远……
盛夏已过,秋意未浓
逛逛园子才不辜负天气
果然赶上了最后一茬荷花和正当季的桂香
当然还少不了关于爱情的各种“思考”
回来之后各种感慨揉出了一篇日记名叫《乘客》至今还沉在空间里
后来过了好久再读,觉得当时的情怀还是挺单纯动人的
呵,别说情怀太假太矫情
有“情”可“怀”,说明光阴没虚度
多少年我都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然后中间又是隔了8年
最近翻出来再读是因为一个学生
跟她的中国老公在各种文化差异和碰撞的新鲜感中结了婚
又在无奈的焦虑和无助地撕逼中离了婚
甚至都没过婚姻的生效期
PS:在欧洲一些国家,夫妻结婚后需要一段时间的“生效期”,没过此时期就离婚的夫妻婚姻无效,不涉及财产分配问题,双方依然是“单身”身份,此时期一般2个月到一年不等。
在我的学生看来,中国人的婚姻总是跟家庭,物质以及资源的关系大于与爱情的关系,所以中国人的婚姻质量普遍不是非常高。她觉得中国人常常会把“爱”与“需要”分得很开,中国人本能就会这么做,也擅长这样做。
不能说,这话其实并不是那么地绝对
几千年来,在我们脚下这片号称温敦宽容的土地上,却传递着一些有点残酷的传统
于是不知有多少人心里装着一个人,却守在另一个人身边,相安无事地生活了一辈子
最后“升华”出的那些亲情,倒不知是来自爱,还是来自习惯。
那些“被传统”的部分最终变成了传统的一部分。
然后我就想到了赵宁静
爱了林爽然一辈子,为了再次见到他,她需要熊应生帮她保全性命
在乱世中自保,她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从父家交到夫家,完全没接触过社会的大小姐,难免不够现实
偏偏宁静又不是没有灵魂的女子,见识过梦想的样子,一定会奋不顾身
说到底,宁静不过是用了自己全部的热忱追逐了自己的梦想。
精神可嘉,勇气可嘉
然,并,卵!
并非所有关于用力追逐梦想的故事都会有个令人感动的结局
有的人按照自己的设想生活了,到头来还是活得很潦草
有的人狂热了一辈子,最终却一事无成
有的人到头来都不能接受,梦想和狂热的彼岸竟是破碎的人生
要注意,我并没有谈求之不得的不甘心
而是达成梦想之后的幻灭
经历了多少无奈,无助,惶恐,沉沦,和被撕碎尊严之后
也只剩下一句苍白的“不后悔”
我相信,赵宁静也会说“不后悔”的
她得到了林爽然一辈子的爱,也曾努力地追寻着那个情感唯一的依靠
却逃不开“生无所依”的终极人设
当然,赵宁静,林爽然都是被设计的人物
可谁又能肯定我们的人生不是经过设计的呢
关于“梦想”这个潘多拉魔盒
一旦拥有,便不可避免地被牵制,不可避免地追逐,狂热,挣扎,面对,甚至沉沦
真是个神奇的故事
一开始完全不感兴趣
而过几年再读一次,就有一番更真切的感受
说起改编的电影,似乎也是一样
关键情节都是未到高潮就戛然而止
于是始终“欠了点感觉”
期待而未达,是叫“遗憾”吧
用不够完整的情节表达遗憾
果然适合老张那种温吞又隐忍的气质
如今再看,这一切似乎都刚刚好
现在,31岁的8月末
盛夏已过,秋意渐浓
剩下的时光便要细数着阳光,细数着落叶,细数着残缺与告别
过去十年中那些未实现的梦想,就静静地停在那些盛夏吧
没有说人老了就不可以有梦想
只是,真的不必固执于那些少不更事的梦想
似乎应该再去一趟颐和园了
兴许还赶得上残荷和桂香
不要问我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颐和园
因为在这个不算年轻地方,可以触摸得到阳光,落叶,触摸得到残缺与告别
可以触摸得到历史
可以触摸得到轮回
人就是应该从自然与四时中感受轮回的力量
这样才可以接受盛夏之后的寒秋,接受繁华之后的萧索,以及圆满之后的残缺
才可以不必执着于那个消失的人,那些未完成的梦想,以及不可抗拒的苍老
静数秋天。
静数秋天,
又误心期到下弦。
人生,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