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开启智慧的密钥
文/黄延滔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中期,在我的记忆中,当年的孩子们,除了课本,好像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只有明些“小人书”最为抢手,伙伴们你传我借,看得津津有味。
比起只有“小人书”可看的小伙伴们,我可能又算是幸运一些啦。当然,不是我家有钱买书,而是另有缘故。
我的父亲是个瓦匠,母亲在家务农。童年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家里从不缺书刊。父亲在城里做事,逢年过节回家,总会捎回一些旧杂志、旧画报。父亲带回的来“宝贝”,每每让我喜出望外,一读入迷。
那个时候,到商店买东西没有现在这么讲,不是用袋子装,都是用报纸。母亲每次买回食杂、日用品等,都有好几张报纸,她把这些报纸收集起来,自有一番妙用。母亲读过几年书,她在那些报纸上找到有适合我读的文章,就剪下来,用浆糊粘在牛皮纸上,最后做成书的模样,再给我。“书”,很粗糙,可内容是多么丰富啊,有故事,有散文,有童话,有寓言……每次得到一本新“书”时,我就如一只钻进百花丛中的小蜜蜂,迫不急待地“采蜜”,欲罢不能。直至今日,那种感觉依然清晰如昨,想来也醉。
在那个年代,父母很少有闲钱为我买课外书,也说不出什么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但是,他们就是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让我的童年岁月从来不曾或缺书香的滋养。那些旧书报,它们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道风景,是我不能远行时的浩瀚大海,带给我的激情和快乐让我终生受用。
现在想想,父母原来就很早就是“淘宝一族”了,只是相对于现在网上“淘宝”的方便快捷,他们不知是付出了多少心血,才为我“淘”来一个溢满书香的童年,让我知道了乡村之外还有好大的世界,还有不同小村生活的大事小情,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和让人惊奇的科学发明……他们给予我的哪里只是几本旧书和剪贴本,分明就是让我受益一生的无尽财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因为我爱看书,脑中积累的词汇日益增多,所以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语文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上念,让我很是自豪。看的书多了,心中的积累的知识也多起来,当年,我自始至终在小伙伴中保持着“故事大王”的地位呢。记得那时,我最喜欢讲雷锋的故事。我常坐在村口的一棵大榕树下,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期待之情,听得嘴角流口水都不知道擦,我那小小的虚荣心便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那个爱看书、喜欢讲故事的小伙子,心底渐渐生出几多瑰丽梦想:长大后要像雷锋那样,为人民做好事,多读书。
当我读到初中时,每周父母都会给我一点零用钱。有些同学的兜里总是零食满满,而我的零用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真是捧书在手,无欲无求啊!当其他同学在教室外活动时,我就会抓紧时间看书,且读且悟。《老人与海》中那位不屈服于风暴、勇于抗争的老者让人肃然起敬,让我知晓面对困难,面对目标的时候,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平凡的世界》中,我领悟到:人,即使处在艰难的境地,亦不可妄自菲薄,决不向命运轻易妥协,只要保持一颗朝阳般的心,不懈追求梦想,生活一定会给你带来光亮;还有《雅舍小品》,看似“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实则遣词高妙,见解精辟,为中国文学大手笔,作者那双穿透世风人情的明澈慧眼、驾驭文字的造诣着实令人击节。这般作品,读之,让人时而掩面莞尔,时而泪盈于睫,于纸上尽览人间百态、旷世慨言。
上高中了,学业更忙碌了,但是我依然迷恋读书,读的书也越来越杂。读“杂书”让我享受到了别样的乐趣。有的书读起来,似陈年佳酿,其韵致远矣,越品越有味道;读有的书如食橄榄,不能一口吃下去,需细嚼慢咽,苦涩过后才让人“始觉甘如饴”,颇生感喟;还有的书,则如倒啖甘蔗,渐入佳境,越到最后越泌人心脾。
中学毕业后,我参加工作了,受父亲影响,成了一名建筑工。在工地,我依然喜欢读书。当时的工资很低,每月只不过几十元,有时候我买书就花十多元,所以手上的一点余钱基本上都花在了买书上。这让我的床头常是“书满为患”,工友有时笑称我为“书呆子“。
后来,工作调动到省城。省城大型图书馆、报刊亭里文艺类的刊物特别丰富,《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鸭绿江》《文艺报》《知音》《作品与争鸣》等等,真是数不胜数。我埋首一篇篇风格各异的作品和文艺评论,我读到了感情、思想和人性,这为我日后走上创作道路,奠定了宝贵的文学知识和理论基础。那段时光,图书馆仿佛成了我的家,换书,找书,看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眼里,图书馆就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它是知识的海洋,孕育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
我秉承了父亲懦弱而坦诚的性格,过得平庸无华,故此经历过的事儿无不远离可圈可点的轰轰烈烈;同样,因为家庭背景的苍白,我更没有发生过作家笔下生花才有的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但上苍也赐予了我无尽的厚爱,那就是让我与书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让我的世界有了韵味,有了生机,有了云彩,有了值得品味的空间。
就这样,我慢慢地在年复一年的读书生活中一枝一叶的积累,改变了环境,充实了生活。更重要的,在于学会了认识自己,并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寻找坐标。因为读书,学会了发现自身的缺失,也在他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从而完善自己。
无论是十年寒窗,或是工作之余,都在无间断的读书中慢慢摆脱了稚嫩,抛弃了浮躁,走向成熟,以己之学全面并理性地去解读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而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在读书中得到升华。
这些年,业余时间,除了学习创作,有时还得整理、撰写文史稿,为家族编修了家谱,这是件严谨的事。于是,我对自己的阅读要求也就格外严格起来。“寻好书,多读书,细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再忙,每天都得抽出时间读书,或是补充新知识,或是温故而知新,为的就是写出好的文章。所以,即使是出差在外地,稍有闲暇,最抵挡不住的,就是书店的诱惑;而一旦踏进书店,十有八九便会踽踽独步书橱间,指间满染书香,陶然忘归矣。
工作与生活,难免有不如意之处,每当心烦意乱时,便静坐图书馆一隅,在书香氤氲中,让胸中杂念逐渐沉淀,还心灵一份坦然,于是换得干净飘逸的心情,整个人也清灵起来。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啊,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惟有读书,才能看到脚步达不到的更广阔的世界。
如今,当我捧着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印着我文章的报刊杂志时,总情不自禁想起生命中的一本本的书。它们像睿智的师长,为我纠偏治短,给予我成长的正能量;像一个个善解人意的朋友,陪我走过童年的憧憬岁月、走上成熟的寻梦之路。与它们同行,我才得以在生命的琴弦上,不断奏响丰盈的乐章。
春夏秋冬,日升月落,由任那光阴寸寸逝, 身畔若有书香绕,穿越岁月的迷锁,开启智慧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