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启示】:真正去尊重孩子的五种自由
列位看官,为何段誉能够活在当下,幸福感较常人更高?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根源,就是在他是一个自由被充分尊重的孩子。
我常说要尊重一个孩子,要尊重孩子的自由。这里所指的自由,包含了五个方面,分别是“感官的自由”,“感觉的自由”,“思想的自由”,“需求的自由”,“走人生道路的自由”。
咱们一个一个地来谈。
我这里所说感官,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此前有个网友谈到了“格物”,我也在回帖中提到了我理解的“格物”,所谓“格”,指的是接触之意。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所谓感官的自由,就是指他被允许去充分地接触这个世界,一个孩子透过他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手,去获取和整合外界的资讯,透过他的逻辑、分析、演绎和推理,纳为己用,这是一个人智商的基础来源。
在蒙特梭利理论里,特别强调“敏感期”这一概念。所谓的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很多时候往往一生仅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所以在真正的蒙氏教学里,最关键的因素一是老师,二是教具。
教具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实这都是在为孩子的敏感期发展作服务的。
段誉那时还没有什么早教机构,他的感官是怎么被允许的呢?我们翻开原著吧。
我七岁那年,对着一株“十八学士茶花从朝瞧到晚,半夜里也偷偷起床对着它发呆,吃饭时想着它,读书时想着它,直瞧到它谢了,接连哭了几天。
后来我学下棋,又是废寝忘食,日日夜夜,心中想着的便是一副棋枰,别的什么也不理。
这一次爹爹叫我开始练武,恰好我正在研读《易经》,连吃饭时筷子伸出去夹菜,也想着这一筷的方位是“大有”呢还是“同人”。
要知道,在很多的父母眼中,教育往往重点落在学习方面。
在宋代,儒家经典当然是孩子学习的重点,其他比如花艺、绘画、下棋之类的,只是兴趣爱好。
一棵茶花能看上几天几夜,这要是搁在很多家庭里,父母早就操起鸡毛掸子打头上去了,边打还边给孩子贴标签,我叫你“不成器”,我叫你“玩物丧志”!
然而段誉却没有啊,他想研究茶花就去研究茶花,想下围棋下围棋,爹妈没有强行干涉,如果当时强行打断了,段誉的很多“天赋”就会从此埋没,面对王夫人他还能侃侃而谈?早被剁了肥花了。
在段誉自己的回忆里,他引用夫子的话,讲出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观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在快乐和痴迷之中,他的学习效果好得不得了。爹妈为此常唤他“痴儿”,这个昵称,也活现了段誉从小所受到的允许程度。
除了感官上的自由,还有感觉上的自由,也就是说,从小段誉的感觉和情绪被充分地允许了。我们来看看,段誉见到他妈妈时是什么样子的。
段誉大叫:“妈妈,妈妈,快来啊!妈!”…便在此时,观中走出一个道姑,见段誉刚从地下哎唷连声地爬起身来,便上前伸臂揽住了他,笑道:“又在淘什么气了,这么大呼小叫的?”
段誉对阵南海鳄神,打到一半时,目光和他那张凶狠焦黄的脸一对,怯意顿生…加快脚步横转直退,躲到了段正淳背后,苦笑道:“伯父,我不成!”这时他有些害怕,然而段正淳却不满意了,大理段氏的子孙,怎么能这样胆小?然而刀白凤是如何做的。
玉虚散人疼惜儿子,插口道:“誉儿已和他对了六十余招,段氏门中有些佳儿,你还嫌不足么?誉儿,你早胜啦,不用打了!”
段誉作为镇南王唯一的儿子,可以想象,所有人都把他当宝贝的,估计小时候那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怕就怕,想生气就生气。
段誉估计和贾宝玉有得一拼,但贾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的行为,贾府上下是予以批评的,一旦脱离了祖母的视线,被老爸贾政捉住,那就是一通暴打。
同样是养公子哥儿,贾政在这方面较段正淳就差远了。所以我们看到,段誉在妈妈乃至伯父面前,那相当地随性,极度地自由。
一个感觉被充分允许和尊重的孩子,他整体对情绪的运用就会很好,换言之,是情商很高。
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不容易掉入到情绪的陷阱中。
有句话叫“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也能让人跳”,这是在形容一个人会不会讲话。
但从另个角度看,如果别人的一句话,能让你跳起来,惹得你很生气,或让你很郁闷,这只能说明这句话让你有了情绪波动。
很多人于是在那一刻就被情绪所操控,变成了情绪的奴隶。我们回想一下,当你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自己是否被情绪所左右,干出了很多冲动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接受对方的回答,而是不接受对方的情绪。
情绪可能是人类社会里最影响人,同时又是最被忽略了的东西。所谓EQ(情商),就是对情绪的正确了解和有效运用。
我个人相信,与各类眼花缭乱的各种课程、技巧和工具相比,关于情绪的教育,关于孩子对自己内在感觉的连接,才是当前家长真正需要重视的。
情商高的孩子,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也更容易成功。相比IQ(智商)来说,EQ(情商)更能决定一个未来的成就。
所以我们看到,段誉和别人相处的能力很强,除了少数的几个人外,在大多数时候,段誉到哪儿都挺讨人喜欢的,一出来就和马五德拳师混熟了,跟他跑到无量宫里做公证,顺便混吃混喝长见识。
与钟灵和木婉清很快就熟识了。到苏州见到阿朱和阿碧,没过多久“哥哥妹妹”地喊上了。
与社团领导人萧峰,一顿酒下来就成了结拜兄弟…段誉做这类事可谓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段誉第三个被允许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我们看看他在父母面前的表达,是那么地流畅,多么地自在。他内心的想法和观点,都能随时地讲出来。
最经典的一段莫过于他和钟灵在一起的时候,段誉讲自己跑出来的原因。段誉道:“我从小受了佛戒。
爹爹请了一位老师教我念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请了一位高僧教我念佛经。
十多年来,我学的都是儒家的仁人之心,推己及人,佛家的戒杀戒嗔,慈悲为怀,忽然爹爹教我练武,学打人杀人的法子,我自然觉得不对头。
爹爹跟我接连辩了三天,我始终不服。他把许多佛经的句子都背错了,解得也不对。”
要知道,大理段氏虽为皇族,但也一直是武术世家,自有一脉相承的家传功夫。所以在小镜湖畔,段延庆在挑战段正淳的时候,其他功夫他都弃之不用,“两人一搭上手,使的都是段家祖传武功。
段延庆以杖当剑,存心要以‘段家剑’剑法杀死对方。”段延庆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要是他以邪派武功杀了段正淳,大理群臣必定不服。
但如用本门正宗‘段家剑’克敌制胜,那便名正言顺,谁也不能有何异言”。
虽然没有明文写出,但在段氏家族的“家规”里,如果不会家传的功夫,基本上就不能称之为段氏子孙。
搁今天,这相当于一个书法世家里,孩子不愿意摸毛笔,一个音乐世家里,孩子不愿意碰钢琴。
段誉的行为其实要比这还要严重百倍。要知道,大理段氏延续了多少代?大理段氏什么地位?大理段氏那是在什么年代?家族里面竟出了这么个“逆子”。
要搁别的家庭,爷奶爹妈定然是愤怒无比,败家啊,这是不孝啊,家门不幸啊……绑起来打死算,权当没生这个儿子。
然而段正淳是如何做的?他选择与儿子坐下来辩论。
我读到这话都觉得震撼—— “爹爹跟我接连辩了三天”。
为了让儿子练武术,镇南王爷跟儿子在家里搞了场“父子辩论赛”,赛程足三天,一场国际大专辩论赛都能搞完。
而且还有观众旁听(起码刀白凤是参加了)。结果自不用说,段王爷彻底输掉了这场比赛,用儒家经典来辩,说不过儿子,用佛家经典来辩,又说不过儿子。
理屈词穷之下,段正淳点了段誉的穴道,最后在刀白凤的强烈反对下,还是作罢。
但最为可贵的是,我们从里面能强烈地体验到一点,那就是——在段誉小时候,他的想法和观点,他的思想,都能得到充分地表达,而且被充分地聆听,被充分地尊重。自己的爸爸镇南王尚且对如此待他,更不用说他身边的人了。
第四个是需求的自由,这个部分马斯洛讲得特别好。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论。
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应用范围广啊,社会的心理研究、企业的员工培训,甚至广告行业都会用到它,可谓是一个基础级理论。
我们先看看,段誉的需求是如何被尊重的。作为镇南王唯一的儿子,他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这些最基本层次的不用说了。
我们看看社交需求,它指是指一个人的归属感与爱的需要,偶尔给受点儿委屈,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安慰小段誉。
从段誉对他人的信任和融入新环境的能力,这方面他也得到了极大满足。
旷智勇老师:身心灵导师、完形心理治疗师、好睡堂道主、长艺资讯联盟董事长。 二十年来,师从数十位顶尖西方心理学大师,印度静心导师、道家内丹师父、佛家禅师及中西医大家。致力于体证及推广以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佛家自观自 在、慈悲为怀的生命态度为本,心理学及医学的身心调整方法为手段,帮助自己及有缘人以最当下的方式,经营好家庭、事业,迈向身心灵的健康。
更多家庭教育的资讯 请关注公众号 华夏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