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用。
这两周读的这几本书实践在生活中的是:
科学行动,科学使用大脑,就会离目标更近。
分享三点。
1. 先森林再树木
什么是“先树木再森林”?
(1) 没有任何前期准备地从头到尾读一本书。
(2) 在没有任何了解前学习一门课程。
什么是“先森林再树木”?
(1) 读一本书之前,了解这本书的整体框架。SQ3R读书法中,S步骤为对整本书做survey,得到这本书的框架。因为大脑喜欢模式,这样在读书过程中你就会读得更快更好。如何记读书笔记利用的也是这个道理。
(2) 学一门课程前,了解这个学科的整体逻辑。书中的例子很有代表性。如何学攀岩?先让零基础的学员上手试一试,再参加常规的课程。“试一试”让学员队攀岩有了大致的整体上的了解。再例如,学习某一门机器学习课程前,在coursera,edX,Udacity等网站找到一些机器学习的课程后,看看他们的课程大纲,差不多就对机器学习这门学科有大致的了解了。了解了什么?了解了基本术语,了解了它能解决的问题,了解了重点(不同课程都会提到的东西)。
先森林再树木还有什么好处?除了建立框架,形成“模式”外,先森林的顺序还能让大脑产生问题。有了问题比没有问题相比会让人有更多思考,所以在看到问题的答案时,印象也会更深刻。从另一个角度说,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目标。那目标有什么用呢?
2. 目标
(1) 目标的必要性
目标有两个纬度,一是“为什么?”这关乎未来,二为“是什么”关这乎现在。例如,为什么清理房间?为了给即将来开趴的朋友展示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什么是清理房间?扔出去垃圾,改变物品的位置以显得整齐。“是什么”让目标更具体,让目标有可执行性。“为什么”让目标与更宏观的远景结合,给自己执行目标的动力。
(2) 目标“是什么”
利用SMART原则。这五个字母分别代表: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
例如:在10小时内,用PCA的方法分析APPLE股票,道指,Na指的主成分,且写出拥有代码,说明,可视化数据的rmarkdown文件。
(3) 目标“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动力来自何处。这关乎到人的心智模式,例如“成长型心智”,“僵化型心智”。详见《看见成长的自己》。
3. 科学使用大脑
(1) 清理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这个术语发展自“短时记忆”,之所以改为“工作记忆”是个名字利用了隐喻,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更加形象。
清理工作记忆的具体实践有:
a. 把目标和要做的事情写出来,而不是放在心里。
b. 写作,把萦绕心头的事情写出来,“每倒空一次,人生就轻松一次”。
c. 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把自己的行为过程写下来,有利于未来复盘。
(2) 开发自主心智
散步放松。
利用晨间笔记记录灵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