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与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惩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也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定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没有重视珍妮的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她。
以下是对话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杰克:“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珍妮:“ 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
杰克一声不吭地走开了。
珍妮发现杰克不太高兴,就问他:“你怎么了?”
杰克:“没什么。”
珍妮:“我觉得你好像有心事。来,说说看。”
杰克:“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在这段对话中,杰克仍然没有重视珍妮的需要,而是认为珍妮不再爱他。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
反之,如果杰克尊重珍妮的感受和需要,那么他所表达的愿望就是请求而非命令。这时,杰克也许会说:“珍妮,你的意思是说,你已经很累了,今晚需要休息?”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例如,我们可以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命令还是请求。 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意愿,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他们。
以上是原文以下是我的感想:
命令之下的
服从或反抗都 不是我们希望从对方那得到的反馈,反抗很明显会激化矛盾,服从呢,只是暂时屈服于权威之下,通过服从进行的行为一定不会像主动发自内心的那样专注,一定是满腹抱怨,踌躇不前的。
就像我上大学的时候家人要强列要求我考研,我当然会表面上服从,也买书来复习,但最终还是踏上工作的路,因为那时候根本说没有意识到学历重要。同时也不觉得自己能考上多好的研究生。
有的女生不会强势的命令,会用一些另外的类似“撒娇、弱威胁、情绪控制”来主导对方的行为,这样的作法相对强势命令好一些,但要少用。
严格执行,请求的正确方法是:说出感受,提出需求。如果现阶段已无效,你也别觉得对方不在乎你的感受,听他解释,肯定是有他的原因,自己也要学会谅解,去在乎对方的感受。
这样的谈判失败也是一种互相体贴的表现,不会演变为相互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