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有时候不是你找到了灵感,而是情感撞到了心。
凡事都要有个由头,今天的唠叨完全是意料之外。
毕业十年,有幸作为地主张罗招待,虽刚结束,突然想到了要些老照片,做个音乐相册之类,果然有有心人,存着一些绝版老照片,其中就有强哥。不是大家无心,之前也有好多照片都存在校友录,人人网,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类似存储工具一样的社交工具,奈何经不住时间的洪流,淹没在了十年的长河里,连登录器都找不到了。随之而去的还有那些无法复原的老照片,那些曾经青涩的回忆。现在想想还是腾讯靠谱,虽然很坑,但很坚挺。不过当时好像没有空间相册,或者还不那么流行。
强哥发了班里的照片,突然小窗我,发给我三张照片(就是文中的三张),记忆瞬间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股莫名的感觉充满心间,无法用言语表达,多愁善感的自己又一次控制不了情感。定意要写下这久违的感觉,难得的回忆。
地处鲁西南的小山村,那时的条件相比同龄的同学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好多年,但受限于地域差异,我们那个地方落后的多,条件当然也差的多。在那个市场经济的年代,父母依然计划着这个家,孩子考上大学,高兴!但随之而来的压力,岂是我这没心没肺,不学无术的不孝子所能认识的到的(其实,也懂一些,只是意识不到这么现实)。所以,照相这种花钱的事情,基本与父母绝缘,没事儿照哪门子相,花那个钱干嘛,省点是点。
忘记了这几张相片是从何而来,印象中应该是很便宜的胶卷式柯达相机。让父母合影,都显得那么不自然,起初是不带笑的,很拘谨,手都不知道往哪搁,还是我们好一个逗引,才出了一个笑得不这么自然的表情。看到这个照片,第一印象是,父母那时真的很年轻。十年前的他们,正当年。
那时的自己,还脱不了幼稚和懵懂的印痕。我家是我们哥五个爬完泰山第一站(印象中),那时想的是怎么吃好喝好玩好,哪有心思去考虑父母为此而来的操劳。一如既往,现在的自己依旧粗线条一个,单一的想,单一的做,也不时犯浑,也不时惹祸,但那又怎样,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什么事不太往心里去,大咧咧惯了,这和父母性格都不同,也不知是好是坏,至少自己舒坦了。别人咋想咋看,没想!混不吝一个。
还有我家的小黄,每次半学期回家都陌生的叫几嗓子,不过变得也快,没几分钟就死皮赖脸的依偎蹭撞,亲切的不行。后来,走了,是因为得病还是什么的,早就依稀了印象,也着实不适应了一段时间,说到有多伤心,那倒没有。只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后来就习惯了。
记忆中的全家福少之又少,或者根本没有也未可知,这一张最有感觉。
虽然忙活,父母还是希望孩子多回家的,看到儿子,那种幸福感,由内而外,笑得开心,忙的快乐。儿子也变成了大爷,听之任之受之,享受这在学校期间得不到多少的溺爱,补补油水,犒劳犒劳身子,养精蓄锐,好回去再作。
后面的平房是我的书房和卧室,当然也是家里的库房,那时,哪有分的这么仔细,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记得耗子满地跑,蚊子满天飞。冬天冷,夏天热,真真的是个好去处。自己那时也不知哪来的雅兴,题名为静雅斋,还自己弄个扇形的红纸自写自画,弄的和真事一样,贴在墙上,现在想想,完全的风马牛不相及,我静不下来,不喜欢静,喜欢热闹,也不雅,反倒很俗,虽没有郭德纲说的庸俗低俗媚俗这么夸张,也绝非雅量,至于斋,那就是个矫情的自恋的称呼罢了,无非就是个平房,或者库房,和斋相去甚远。
对联也是出自我的手笔,虽没章法,倒也工整。倒是曾练过几年字,后来被老爷子一道圣御,练什么字,耽误学习,戛然而止。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记得那时逢年过节,写对联,左邻右舍的好多上门来写的,那时还和个事一样,一笔臭字,贴在了千家万户的门口,当时还觉得挺自豪的。现在想来,是不是那时买对联很贵,写起来便宜,况且墨也不用自己花钱,是不是被套路了(^_^)
后来工作了,把父母接到了城里,爷爷奶奶走了,亲戚都在外边,回去的就少了,印象中上一次回去是两三年前,房子租给了邻居,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虽然以前也谈不上好,但那时变成了破屋残垣,想想也是,不是自己的东西,谁能那么在意,那么上心?现在都新农村,盖楼了,不知道那个老房子拆了没。
只知道,父母住在身边,早已没有了十年前的精神头,老态尽显,平日里不觉得,突然来了这张照片,发现十年来,父母老了,岁月没有一丝怜悯,推波助澜一般,把他们推向那不乐意看到的深渊,越来越快,毫不留情。
自己,虽然没改了性格,却也改变好多,早已脱去了之前的稚气,早已不是那懵懂少年,但依然无知无觉,任性妄为,没尽多少孝道,我行我素的强加于父母生活的种种,俨然自己独当一面,可以撑起他们的天,可是,可是,还能延缓他们的衰老么?还能舒展他们的容颜么?
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树欲静而风不止,趁着父母健在,多带他们走走看看,多陪陪他们聊聊天,或许比什么都好。
爸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