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人的日常传奇——读《文征明传》

摘自《文征明传——苏州的风雅传奇》,作者,周文翰,清华大学出版社。

苏东坡,是跟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同列的文化巨人,他的作品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华,无论是诗文书画、话语方式还是生活态度都对中国宋朝以来的文化有着巨大而持续的影响,今天的中国人依旧对他感到亲切。

文征明,和他的老师沈周构成了吴门画派的双子星,是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大家,对明朝中期以来的文人画有巨大影响。他的书法也是明代的佼佼者,至今还有诸多影响。

文征明,虽然不像范仲淹、唐伯虎那样众所周知,但是他在艺术史上有着卓然的地位。

关于苏州

苏州,发端于春秋时代吴国的伍子胥建城,唐朝时代已经是江南之首,明朝中后期的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南抱太湖,北依长江,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历来有浓厚的商贸传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

苏州的小桥流水,有白墙黑瓦的房子,沿河沿街的人家,始终是一座有家常气息的优雅城市,一座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繁华之城,是我们心目中的江南。

从唐代开始,小桥流水的城镇景观在苏州古城延续了上千年,城市格局从唐代到明朝的七八百年都没有大的变化。

商业传统影响了苏州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商业需要交往和合作。因此,苏州文人历来重视实际,不激进,讲常识,为官者也施政温和。

苏州涌现的绝大多数名人似乎都可以被称为“日常传奇”,他们有温情、韧性,有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积累声望,逐渐称为传奇,少见震动朝野的激烈行为,不追求怪力乱神的玄谈高论。

苏州士人更注重日常生活的应对和享受,社交活动频繁,促进文艺的繁荣。

古代画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文人画家,这也是艺术作品,另外一种是职业画家,也叫民家画师,或者叫画匠,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以及各种佛教绘画就是他们的作品。

职业画家,民间自有技艺传承,特点,章法严谨,用笔纯熟。唐伯虎就师承著名的职业画家周臣。

明朝同时代活跃的精英群体,文官集团,大约就是三千位进士官员。

沈周,文征明和唐寅,三大才子却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沈周,出生于富商家庭,家产丰厚,无意仕途,不去科考,一生市隐,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他是最为纯粹的文人,艺术家,艺坛巨人,坦然接受自己的文人艺术家角色。

文征明,出生于科举官宦家族,虽然年少时天资一般,却受到良好教育,一步步前进;虽然科考不利,但社会关系网依然广泛。虽然以书画闻名,底子上却是个读书人,士大夫文人,性格保守谨慎,再加上长寿,持续性地积累名望。

唐寅,出生于小商人家庭,虽颇有资产,却不擅经营,父母去世后,兄弟、夫妻、主仆也失和,可谓家门不幸。天资最为聪慧,读书学艺都很顺利,科考也很有天赋,却性情不定,性格狂放,再加上运气不佳,失去出仕为官的希望,虽受少数文人雅士的喜爱,但总体社会关系也不佳。又试图多方努力,反而更加悲惨。

文征明

文征明,出生于大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苏州城东曹家巷,儒士文林的二儿子。原名文璧,以应二十八星宿,42岁改名文征明。

文家是苏州的小康家庭,颇有资产,士大夫家庭,地位较高。祖父文洪是举人,曾任县学教谕,八品小官。

父亲文林科考顺利,一路考中进士,是文家第一个科举成功的士人,曾任温州永嘉县令。但性格刚正,官场一直不得志。最后心灰意冷,回乡休养,在曹家巷住所的空地上开池堆山,修筑了自己的书房——停云馆。提诗——尽有功名都置却,酒杯诗卷送年化。

文家整个宅邸建筑有三进,前院一进门的小天井中栽种了一株梧桐树,有一座璧山——就是紧靠墙壁用太湖石或黄石堆叠如山的景观,空隙处栽种有植物,望之如画。中间的院子修建有书斋——悟言室,他常在此写字或待客。

他是对文征明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五年后,被任命为温州知府。可惜到任一年多就病逝了,时年55岁。

文征明7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外做官,常年不在身边,由外祖母、姨母和舅舅抚养长大,接受启蒙教育的时间比较晚,语言表达能力可谓迟钝,八九岁时连说话也不流利,亲友认为他天生愚笨。11岁才学会说话,进学私塾读书,很快脱颖而出,背诵诗文记忆力很强。

文征明并非是才华外露的少年才子型人物。与同时代祝枝山、唐伯虎这些少年才子相比,他晚熟很多,也不受前辈文人重视。

古代的学童,学会识字启蒙后,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科举考试的文法、章句和义理。对学生来说,最现实的人生选择是刻苦学习科举程式文章的写作技巧、背诵领会官方的参考书目,顺利通过各级考试。学习古文和书画都是浪费时间。

19岁入县学,名为生员(即清代的秀才),次年进入府学,他广交好友,虚心求教,刻苦学习、广泛阅读,考勤奋练习提升自己的诗文、书法水平,才得以和一时俊彦并列。沈周遇到20岁的文征明时,称之为聪慧。

在府学中跟老师学习科考,但私下里更爱好古文,常常阅读左传、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等史籍和名家文集。

在一次年末岁试的时候,学政认为文征明的文章尚好,但书法不佳,成绩只列在三等。于是文征明发奋研学书法,很少参加朋友的饮酒聚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戏字上,每天临写智永的《千字文》,还临摹宋元名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行草,王羲之的《黄庭经》和《乐毅论》等小楷,尤其是日常所需的楷书、行书用功最深。

他下苦功夫临摹《千字文》或许是收到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启发,赵从年幼到壮年常常临写《千字文》,自言对书艺提升很大。

文征明和吴家三小姐约在1492年结婚,两人当时同为23岁,吴氏知书达理,善于处理家内杂事,让文征明可以专心读书、创作和应酬。文征明在给家人的信中称自己的妻子为“三小姐”,对她非常尊重和信任。

吴三小姐心灵手巧,颇有才干,一首负责家里子女婚嫁、修筑屋宇、置办家产等杂事。夫人的付出保证了文征明可以不用关心家中杂事。

——真是一段美满的婚姻,门当户对,男主外,女主内,关系和谐。

1499年,父亲去世,从此文家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文家兄弟开始想办法维持家族的运转,为生计奔波。

文林死后留下房舍约20间,半年后三兄弟分家,文征明继承了七间门面房屋,位于德庆桥西北。时年31岁,生活瞬间变得无比现实,开始独立支撑一家三口生活的重担。出租了几间房屋,家中有两三个仆从帮忙,日子过得颇为紧凑。也考撰写文章书画获得一点报酬,却名望不足,书画都不值钱,收入有限。1509年,40岁的文征明一度向朋友借米。靠笔墨维生十分不易。

文征明大哥头脑简单,性格直爽,且不擅诗文,故文征明成为父亲文林社会关系的继承人。

文征明虽然通过县学和府学的考试,但从25岁第一次参加乡试,没有考中举人,此后连续八次参加都失败了。到了53岁还没有考中举人,遭受亲友背后暗暗的议论,对他的打击也十分巨大,身心饱受打击。可以说是功不成名不就。

对当时的文人来说,中举对家庭和个人有巨大的好处,不但可以进入太学或选官,且能增加声望。

文征明感叹连续考试失败导致自己:年日以长,气日益索,因循退托,志念日非。非独朋友弃置,亲戚不顾,虽某以自疑之。所未潦倒无成,龌龊自守。

一次生病时他连写四首《病中》诗感怀自己的命运,其中第三首:

……

安心方外药,适趣个中琴。

淡泊穷生计,高人独赏音。

第四首:

一病连三月,侵寻岁又更。

人皆传已死,吾亦厌余生。

发脱相将尽,耳虚时自鸣。

安心是良药,此外复何营!

……

最是世心忘不得,满头尘土说功名。

这是文征明心理上最难熬的几年,当时的文征明就像当时的许多文人一样,渴望从科举进入仕途,在外治民在朝议政,留下一番功业和名声。多次乡试失败让他产生了深刻的自我怀疑,经济又紧凑,颇为凄凉。

好在他有几位亲密的好友,他们常常相聚,有时候还在家庭事务上彼此帮忙,这份友情帮助他度过了那些最艰难的日子。与亲友的交流也舒缓了他的忧虑。

也许是因为兄弟俩都际遇不佳,1511年两人分别改名为文征静和文征明。

尽管日子并不好过,人生也不顺遂,可是文征明比较理性,能够克制自己的晦暗情绪,继续发展自己的诗文、书画技艺,在苏州文坛、书画创作和鉴藏圈子一直比较活跃,也在逐渐积累名声。

如果没有意外,文征明可能就跟江南很多科考失意者一样,以书画维生,小有名气,勉强度日。

但后来,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他的坚持、任性、才华以及人际关系网络让他最终反转人生,成为晚明文坛、艺坛的领袖人物。

文征明受到朝廷重臣的举荐,授予从九品的翰林院待诏,编修国史,是翰林院品级最低职位。对一般读书人,对家人乃至家族来说,自然是好事,也是荣耀,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就是官场边缘人,一白首小官而已。

在京城三年半,无所成就,但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首先,他有了翰林待诏的官场身份,这对世俗社会和地方文坛来说,是重要的资历,可大大提升社会声望,润笔费也明显提升。

其次,也见识了各地,尤其是北京的文化风貌,也认识了一批的新的士大夫文人,书法也有了新变化,取法当时流行的楷书,融汇自己的风格,法度愈加严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文征明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官场生存,他之前为科考、出仕产生的精神焦虑、分裂因此显得可笑起来,为国为民的理想已经远去,也不必再关心朝廷争议、官职变动这些让人烦恼的消息,他决心就像自己的老师沈周那样生活,平静坦然地接受了自己作为文人艺术家的社会角色。

——作为一个自诩读书人的现代人,既不适合政治,就没必要为国际纠纷、国家大事而浪费时间,浪费注意力,作为一个自得其乐的读书人。

1527年,58岁的文征明回到苏州,老一辈的文坛领袖、同辈的著名文人都已入土为安,年近花甲的他是苏州硕果仅存、众望所归的名流。

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改造自己的庭院,在自己住所的东侧,停云馆旁,盖了两间曲尺形的小屋,玉磐山房(玉盘山房),用于读书创作的书房,在院中栽种了两棵梧桐树,后三十余年在此会客或创作,一直到90岁病逝。比起其他苏州富豪人家的园林,可谓窄小简陋的院子,十分逼仄,没有池塘,没有小山。

文征明很喜欢玉兰花,年轻时曾把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玉兰堂

苏州上上下下都把年高德韶的文征明被称为文先生,以示尊重。晚年文征明也犹如文坛盟主,喜欢提携年轻人,帮助年轻文人。

文艺,在古代主要指的是无关经史道德的诗文书画等,并不受保守派的重视,更有说是文艺丧志。文征明对此有不同的认知,他认为语言文字也是道之所在,文章可以润身。

文征明的一系列艺术活动,不仅仅是凭借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他大部分精力都是在根据各路藏家、馆员、商人的请托或社交压力在进行创作,算是商业创作。

文征明平生雅慕赵孟頫,每事多师之。

文征明跟元朝的赵孟頫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性情平和,诗文书画各方面都有建树——尤其是书法上成就一样很高,小楷尤出色——艺术风格也都四平八稳,都是靠举荐为官,都曾在翰林院任职,最后也都享有盛名。

不过明代士人一般看不起赵孟頫身为赵宋宗室子弟却出仕元朝的行为。但在艺术上,却很推崇赵孟頫。对明代的书画家影响巨大。

诗文方面,理论性文章较少,主要是诗歌创作,少年时从陆游入手学诗,风格更接近陆游、苏轼、白居易一路,中晚唐的大历年代的风格,也是宋人风格。风格平易,用语雅正,结构严谨,不过总体风格相当拘谨,套路较深,算不算很出色,影响不大。

书法方面,祝允明的草书明代第一,沈周等人更擅长篆隶两体,文征明在明代书坛上以兼善诸体文明,尤擅长小楷、行书。有评论他是赵孟頫之后书法的集大成者。

书法早年学习苏轼的字,跟父亲文林和前辈吴宽有关,后收到李老师指教,启发他要于博学中写出自己的风貌,他于是在苏轼和智永之外,还临写了赵孟頫、黄庭坚、米芾、唐四家,晋二王等人的字。文征明的小楷在当时就很著名了,师从二王。

文征明每天起床,先写一遍《千字文》,然后下楼会客或做其他工作。字还没有写完,就不下楼。到他年老时,写的《千字文》积了好几箱。此外《前赤壁赋》也写得不少。

画艺方面,最擅长山水画,自成一格,乃吴派的基本风格。当时公论沈周第一,唐寅和文征明次之。

19岁观摩沈周绘制《长江万里图》,动了学习绘画的心思,此后拜沈周为师。

文征明早年追求“简淡”的想法,中年时则“色墨并重”的绘画特点,侧重浓丽,跟当时的收藏画风有关。

文征明更擅长根据前人惯例和自己的知识综合,一生都生活在城镇中,对田园生活、物象不如沈周那么熟悉和敏感,比较弱于写生。

性格方面,文征明保守谨慎,性格方正。出了名的谨言慎行。与陌生人社交相当谨慎拘谨。比较持重,温和。德行在文人阶层得到尊重。历代名望很高。很受后世文人士大夫的尊重。

不爱争论,更不会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这本是一般人的通病。不会使人难堪。

文征明虽然社交的人员众多,但他划定了界限,就是不用书画结交太监、诸侯王、外国人,避免引起士人非议或者牵扯到皇权斗争中。

文征明为人严谨,不近女色,不喜妓女,朋友交往不喜妓女作陪。终生只有一妻,没有侍妾,生平不二色,为盛传的美谈。私生活特别严谨。

文征明性格四平八稳,经历略显平淡,比起历代著名的文豪,不如苏轼历经风波,不如唐寅富有戏剧性。

文征明喜欢游山玩水。

文征明生性喜欢吃肉,而对水果缺乏兴趣,尤其是不吃杨梅。文征明不爱洗澡,在朋友间以脚臭著称。

文征明对酒也喜欢,作有《对酒》诗云:

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

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还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文征明的后代,出现了不少有相当成就的名人。真正做到诗书传家。


关于唐伯虎——文征明的朋友和竞争者

唐寅,出生于小商人家庭,父亲经营酒馆,薄有资产,住在当时苏州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

自幼聪明伶俐,聪慧超人,有过目成诵的天赋。9岁进入私塾学习可靠文章,16岁以童生试第一名考入府学,是当时崭露头角的少年才子,前途看好。

他曾经花费一年时间,闭门专心读书学习,全力学习科举文章,不再和友朋聚会,也不去听老师的讲学,而是自己研读四书五经的释文,按照科举文章的要求反复撰写应试格式的文章。果真见效,次年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成为闻名江南的唐解元。

可惜受科考舞弊案牵连,仕途被毁,又不甘心当小吏,就会苏州,却又遭到家仆反目、夫妻失和,饱尝亲族旧友的冷遇。

1500年,在家中房屋的北侧庭院中栽种桃树,命名为桃花坞,这是唐寅北园,又有出家心思,自号六如。

唐寅的经历最富有戏剧化。性格比较活泼,尖锐,外向,放荡不羁,以风流自命,流连青楼,一度无心读书学习。

逝世三十年后,唐寅富有戏剧性的人生引起了万历年间通俗文学创作者的浓厚兴趣,成为传奇故事中的主角,让他成为最出名的明代名人之一。

唐寅跟从地位低微的民间画师周臣学画。

33岁的唐寅外出远游回苏州后大病一场,经商的弟弟也提出分家,这让他的生活更加艰难,决定以卖书画维生。但由于郁郁不得志,他更为任达自放,常寄情于风月,还和同样狂放的祝允明、张灵穿乞丐装束和《莲花落》,得到人们的赏钱后换酒在荒废的寺庙中饮用。

因为文征明的规劝,两人失和,关系不在密切。

1507年,唐寅在苏州城西北修建桃花庵别业,修建了一座梦墨亭。

沈周写了三十首落花诗,文征明也有和诗,唐寅也用同样的韵和了三十首落花诗,他对这一组诗比较得意,切中了他的心境。

1515年,唐寅从宁王府假装狂生,败兴而归,从此名望大跌,他的精气神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唐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撰写文章、创作书画,有时难免青黄不接,生活穷困。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许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

1524年,文征明前往北京被授予翰林待诏一职,而唐寅在家中病逝,时年54岁。他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密而有能力的弟子,死后没有风光大葬,静悄悄地走了。

关于沈周

沈周是苏州第一个名流画家,诗画双绝,从成化末年到正德四年(1509年)逝世之间的三十年,他是江南地区最著名也最有名望的文人画家,他一生没有出仕为官,却以诗画闻名,与名臣、名士交往,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名誉,树立了当时最为成功的艺术家的社会形象。这是明代前所未有的一例,影响了后来唐伯虎、文征明等人的人生选择。他市隐的生存方式对之后的文征明有着重要的启发。

在年轻的文征明眼中,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神仙中人。在明末,沈周的声望依然在文征明之上,连文征明也这么认为,文征明推崇沈周是绘画史上的集大成者。文征明的弟子也只把沈周一人的作品列为神品,文征明和唐寅次之。后人评定其绘画明代第一。

沈周人品高洁,诗文书画修养都很深。其诗自写天趣,不喜在字句上刻意取工。

沈家长期以来都是苏州的富有家庭,资产丰厚,拥有大片田地,因此有底气不去当官。沈周的祖父、伯父、父亲都隐居不出,好诗文绘画。喜欢在自家的庄园——西庄——举办雅集。

诗文从白居易、苏轼、陆游之风,清新流畅,独树一帜。

早年画作都是盈尺小景,怡情遣兴而已,35岁以后逐步重视绘画,创作尺幅越来越大。

因为家族富有资产,真正的富贵之家,不需要为生计焦虑奔波,一生保持布衣的身份,可谓市隐。无疑比文征明等中等经济水准的文人活得更为洒脱。

同为隐士,口不言政事,温润平和,诗画相交,而另一隐士庄永虽长期隐居定山,却仍然关注政教道德乃至朝政,最后还是出山为官。

沈周83岁去世,高寿且获得潇洒。

之后,正值40岁壮年的唐寅和文征明可谓吴中艺坛的双子星,都集诗、书、画艺于一身,成为后继的两位最优秀也最有名的苏州画家。但唐寅早逝,活得更长久的文征明成为苏州和江南最著名的画家。

有竹居,沈周的。

吴宽,明朝成化八年的状元,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苏州富豪家庭,在东吴上乡居住,并开辟东庄(现苏州大学校园南半部分)这一经济型的庄园,占地60余亩,不仅是风景如画的园林,有厅堂、池亭、庵堂等亭园建筑,还有稻田、桑园、果园、菜园、麦丘、竹田,可谓兼有经济和游赏功能的田庄。庄园式园林。

——从苏州当时的著名文人,例如沈周、文征明来看,虽然处于明朝中期,盛世之下,问题很多,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必要关心那么多国家大事,还是专注于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白居易、刘禹锡的清新雅致诗风,

苏州文人大都倾向平易温雅一派的诗风,故推崇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人。

古代文人喜欢以诗文结交,科考路上的文人多能作文赋诗,会写书法,虽然水平有高下,但都有一定的功底。

因为更有利于传播,因此诗文通常比书画更有影响力。

王献臣,将寺庙和道馆的土地旧址建住宅,园林,约200亩,水面占园林的三分之一,所以望若湖泊,是一座以水景为主,看上去自然疏朗的园林,全园建筑仅一楼一堂及亭轩八处。这处园林还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其中来禽囿,南北杂植绵苹果数百,估计是用于出售的。另外还在园墙东头栽种了从海外传入的玫瑰花。

园林北部有大片松林,向东有果园、花园和竹林。

当代人所见的拙政园建筑大多是清末和现代建筑,与早期面貌大不同。

文征明当时仅仅拥有庭院,但他的孙辈则已经可以修建具备池塘、山石的休闲性园林了。

古代园林,有经济型园林和休闲型园林。

经济型园林,不但拥有居住功能,也重视园林的经济产出。比如栽种梅树不仅仅可以赏花,梅子也是重要的物产。

休闲型园林,以居住和游乐观赏为主,则重景观的营造,讲究假山、水景、花木特色。

临河的石板路,绿色的小河和伸出院墙的花木,这些景色恰是我心目中的那个江南。

江南,那是一处有小雨、青梅、翠竹、湖石、古寺和才子佳人的美好去处。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那处江南。

(全文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