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9 学习心得
双我思维:双我思维是把自己拆成两个人,让他们两个人进行相互对话。
老喻老师介绍了三种双我思维的方法。1)富兰克林道德代数法:把自己分为正反两方,各自对问题给出见解。然后,让自己成为公正的中立者,对见解打分,最后根据各自得分,做出决定。
2)双轨分析:查理芒格分析问题是会先问”理性的我“这个问题涉及哪些,再去问“潜意识的我”这个问题涉及哪些因素,一般来说潜意识给出的答案是错的。《穷查理宝典》,潜意识会犯的错误被总结成了25条人类误判心理学。一、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二、喜欢/热爱倾向,三、讨厌/憎恨倾向,四、避免怀疑倾向,五、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六、好奇心倾向,七、康德式公平倾向(公平),八、艳羡/妒忌倾向,九、回馈倾向,十、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近朱者赤),十一、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否认痛苦的现实),十二、自视过高的倾向(过度重视自己的一切:思想/物品/同伴等等),十三、过度乐观倾向(过度自信),十四、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厌恶损失),十五、社会认同倾向(寻找认同),十六、对比错误反应倾向(对标),十七、压力影响倾向,十八、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重视易得的东西啊),十九、不用就忘倾向,二十、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二十一、衰老—错误影响倾向,二十二、权威—错误影响倾向(服从权威),二十三、废话倾向,二十四、重视理由倾向,二十五、lollapalooza倾向——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极端后果的倾向。
3)双层思维。第一层是我,和普通是差不多,第二层是高人一等的思维,既然别人都这么想了,我就应该反过来想。王烁老师在《分阶思维》的内容有点类似,但是王烁老师的课程讲得是如何运用分阶思维揣摩别人。
古典老师介绍过一种”心理位移“的自由书写方式。第一段用我.....,是因为......,这对我......,第二段用你......,是因为........,这对你.......,第三段用他.....,是因为.......,这对他......。无论哪种方式其实都是让你多一个角度来审视问题,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吴伯凡老师说过:”写作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把自己想法落实到纸面上后,就能用一种理性的方式面对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所以,不论采用何种分析法,我们都应把它们写下来。
why/how/what:思考的基本三问
1)厉害的思维方式是why-how-what。人们对理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重视,告知理由,甚至是不相关的理由也能提高人做事的积极性。所以why要放在最前面。
2)why/how/what也是换位思考的关键。你抛出一个观点,一般对方按这个顺序why:为什么你要提出这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是对的?How:这个观点怎么执行?方法好不好怎么样?What:能有什么结果?我有什么收获?要说服人就要这个顺序去说服,要激励自己也要要这个顺序激励。清楚自己为什么做?怎么做?有什么结果?才能有动力持续的去做。分析问题也要以此为核心展开。
元认知,批判性思维,复盘,反思其实都是在检查思考的过程,从自己或者他人的思考中,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型。
1)检查是不能以结果为准。因为有时候,事情的成败受到运气的影响,要理性的分析问题,将结果与决策分开。
2)批判性思维的通用提问清单可以作为一开始练习的基础模板。
1 .你面对的观点是什么?这是一个推断、一个猜想还是一个感觉?
2 .审视这个观点,对我重要吗?这是在帮你判断值不值得投入思考成本。你也可以换个问法问自己:我想要审视这个观点的目的是什么?
3 .这个结论是在回应论题吗?这是在帮你判断,你的论题和结论是否匹配,结论有没有偷换。
4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这是在帮你审视论证过程是否严密。关于论证,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论证用到的证据符合事实吗?和论证过程用到的推理合乎逻辑吗?等等。
5 .思考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概念的意思不够明确?这是在帮你判断,关键概念的分歧会不会影响结论。
6 .思考过程用到了哪些隐藏的假定?这是在帮你判断,隐藏假定会不会动摇论证的可靠性。关于预设,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 A .这个预设与我们的个人经验冲不冲突? B .这个预设跟我们的背景知识冲不冲突? C .这个预设是来自哪里?来源可靠吗?
7 .换一种信念,你的结论会不同吗?这是在帮你判断.信念是否在影响思考。
8 .换一种立场,你的结论会不同吗?这是在帮你判断,立场是否在影响思考。关于立场,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换一种情况,你是否能保持同样的立场和态度?
9 .换一种情绪或欲望,你的结论会不同吗?这是在帮你判断,情绪与欲望是否在影响思考。关于情绪与欲望,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一段时间后,你有没有可能为此刻的判断与决策后悔?
1 0 .这个结论,是不是只在某些边界内适用?这是在帮你意识到,这段思考可能存在局限性。关于局限性,我们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 A .这个结论,放在更大格局或更高维度上还适用吗? B .这个结论放在 300 年前或者 300 年后,还会适用吗?
3)用贝叶斯法不断迭代自己的思考和决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