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逸夫实验中学为期两周的见习结束了。这两周,很快,快到我给学生的作业还没批完,快到可能还有更精彩的课还没听到,它就已收场。这两周,又很慢,慢到研讨交流活动还未能参加未能表达我的初衷与感想,慢到孩子们优美的作文洋洋洒洒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它才收场。
作文里写到生命如花的魏同学,你知道吗?老师我也深爱阅读。看着你贪婪吮吸课本里的精华,看着你边喝一口豆浆边头也不抬的看书,我眼角分明已湿润,仿佛看到曾经年少的自己。若问我为何坚持数年不曾放弃我的教学之路,我想,从你身上,我得到了确定无疑的答案。
记得刚走进逸夫中学的大门时,就听到孩子们很热情的说了声老师好,我顿感逸夫的学生礼貌有加。接着,老师们带我们到阶梯教室参加研究生见习教育会。会上,逸夫的领导和老师们做了很周到的安排和布置。会议结束后,见习带队导师带我们每一个人到了各自的导师跟前。导师热情又和霭,给我安排座位,询问了我的情况,并就接下来的见习活动做了更加细致的安排。
第一次听的是导师颉东丽的课,听的是她所执教的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昆明的雨》的作者是汪曾祺。他曾经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的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在这节课上,颉老师的人格魅力吸引着班上的学生和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开始导入时,她没有直接开门见山的说明自己所要上的内容是什么,而是放出了不同的图片,同时配上了不同的雨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看到图片和听到音乐声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的语词不一,但都离不开雨,就这样在音乐声中进入了新课。接下来是新知内容,新课伊始,学生大声的读出了本节课的题目以及学习目标,紧接着进行了字词的基础学习。课文研读部分设计了三个“活动”:朗读课文(说出自己读完后的感受或者疑惑)、诵读课文(根据阅读目标回答问题)、辨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朗读课文时首先是听音乐带着问题分角色朗读课文,其次是根据课后阅读提示解答问题,最后是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诵读课文主要找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无限的思乡情愫);最后进入辨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并进行识记这些句子,没几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已能把这些好词佳句背下来了。最后是课堂小练笔,当堂达成目标。就这样,颉老师的一节课轻松而很快地结束了,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下,我和导师针对这节课也进行了交流。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洗练,但内容却隽永多味。
我想我是幸运的,听完几节课后,很荣幸地碰上了学生自己准备的主题班会。整个班会过程是由两个学生主持的,班会的主题是“青春不叛逆”。班会伊始,主持人先向大家用PPT解释了什么是叛逆;紧接着解释什么是青春叛逆期,结合自己班级中具有叛逆行为的同学加以分析并改正,并说明了青春叛逆期的行为大致有两类:抑郁(似病非病、坦途无悦、反抗父母、不良暗示)和浮躁(缺乏恒心和毅力、三分钟热度、做事心神不定);接下来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班上同学青春叛逆的行为);最后找出抑郁和浮躁的中间值。整个班会我是全程参与的,学生采用PPT进行讲解,并随时针对自己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对号入座并加以纠正,学生的知识面广,自主能力强,其它学生也踊跃参加,敢于说出自己曾经或者现在所犯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这点上孩子们的精神是可嘉的。
好事总是会接二连三的来到你身边。那天下午,逸夫中学进行了全校文科说课大赛,参赛的老师有语文、政治、历史以及英语学科的老师。我们和来自甘南州的老师们目睹了逸夫中学老师们的一度风采,老师们说的课抑扬顿挫,整个说课过程有起有伏,大家用短短的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说出了自己对一节课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作为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程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课上,一是课下,说到课下,就不免于要说说帮老师批改作业的过程,在这里我主要说说批作文。整个一个批改作文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作文有两篇,一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抒情散文,紧接着是一篇说理性作文“生命是什么”。对于前者,学生因为是基于学习完白杨礼赞后写的,对于运用托物言志的这种手法来进行抒情,效果还是不错的,相较于后者,可能是孩子们对于生命是什么这个题目还理解得不够透彻,说明他们是把关于生命的《散文两篇》读得还不够好。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在文中使用多种说明手法和修辞手法,已经不错了。
见习最后一天,导师出差了,她临走时,安排我给学生们上两节课,不过两节课都没有进行新课的学习,都是讲的配套练习。站在讲台上,感觉自己又重新回到了教学生涯,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神在注视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数年来对老师这条路没有放弃的做法是正确的,让我更加充满了自信和信心,两节课的时间过得很快,学生们配合的得也很好,就这样结束了两周的见习生活。
见习路上的点点滴滴,自己是很欣慰的,欣慰的是自己在短短的两周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受益良多,也让我对一些知识的理解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譬如说课大赛和教材研说它们是有区别的,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进行教材研说活动,那天刚来就听导师说有说课大赛,心想肯定和教材研说是一回事,其实不然,它们在大的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细节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别;还有以前教低年级的时候,常听高年级语文老师们说,语文作业尤其是作文的批改,是一件麻烦而且辛苦的事情。经过见习,也证明了这一点,我觉得在作文的批改中,不仅要注意他们在句法、词语、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缺点,有时可能还会在他们的作文中发现、了解到他们的思想状况的变化;再次,根据我教学时候的感受,我觉得教学是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学生在学习某种知识的同时,教师其实也在某个方面得到了提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读”占鳌头。只有做到以读为主,学生才能品味作者的语言之美,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走进文章,体验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我觉得上好一节课,必须要做到: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课前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内容,更应该要备学生。这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来进行。课后反思是对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的总结,成功的地方我们可以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在今后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