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看看哲学的研究范围和方向
研究对象:整个世界
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以上说法很哲学,不太容易让人明白。
简单的用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说,学点哲学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人生的困惑;找到如何获得幸福的方法。以此类推,用于各领域。
2、《世界上第一好懂的哲学课》
我们理解的哲学是这样的:高深难测、晦涩难懂,玄而又玄,经常被调侃为“不说人话”的学科。
你要让一个普通人对科学萌生兴趣,是应该给他读《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呢,还是让他读《十万个为什么》?答案不言自明。
不是说大多数人对哲学没有兴趣,而是哲学晦涩难懂的语言体系,一开始就把许多人挡在了门外。不接触,哪里知道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
其实,哲学可以很简单的描述,小川仁志的《世界上第一好懂的哲学课》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的哲学书。
小川仁志是谁?
他是日本哲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系,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所博士后期课程结业,取得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大概小川仁志是半路出家学习哲学,因此,他更明白普通人需要哪些哲学知识。
3、下面就来了解下这本书,看看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哲学家是怎样参悟,怎样解释的。
让我们先看看亚里士多德怎么认为幸福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尼各马可伦理学》13世纪被译成拉丁尼各马可伦理学文后遂传遍西欧,中译本名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等问题。该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书中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的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成为西方近现代伦理学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
我们通常认为的幸福是什么呢?荣誉?地位?有钱?开心?亚里士多德说,单单拥有其中一项或几项,这些统统都不是幸福。
4、亚里士多德认为拥有美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幸福怎么会跟美德相关联呢?这是因为亚里士多德一直认为,人类身上始终闪耀着神性。他希望我们追求较高的人生境界,过一种合理的有意义的生活。
人类有追求幸福的天性,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幸福,谁都想过美好的生活。
这里要说一个概念,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我们追求不到幸福的原因追其根本大致是有两个因素,
第一,无知,
第二,非理性选择。
美德是一种选择的习惯,选择就是用理性克服低级的欲望。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就是人类拥有理性。拥有自制力的人应该根据选择行动,而不是根据欲望行动。
所以,我们自己选择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幸福。开创人生的新局面,可以通过选择改变而来。
5、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简单说,就是做选择要适当。可以用中庸来理解。凡事有度。
怎样理解适当呢?根据现实的情况出发,了解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契合实际的选择,才是理性的选择。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克制自己的低等欲望,让理性选择成为你的习惯,这样的人生就会越来越靠近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