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 ——读管建刚《不做教书匠》
教育更多的是在教我们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更合理的教学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而做到这些只能充其量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距离一名真正的教师还相去甚远。这一点在我进入真实的课堂环境后更是深有感触,致使自己深陷迷茫之中。在校园环境中,自己每一学期都会有很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重点应该置于何处;但是走出校园,内心的信念依旧,成为一名“好老师”,但却无奈不知道该如何去努力。满腔热情也只能撞向棉花,将你全部的能量一点点吞没待尽。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对于管建刚老师的大名早就有所耳闻,自己阅读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就是这本《不做教书匠》也算是一大幸运。读完整本书之后可谓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作者不仅给年轻教师以很多忠实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标杆,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大受裨益。
教师的发展无非是实践、反思和读书
为什么说经验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不经过实践,你根本不知道用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的盲点会有哪些。在实践之后,通过学生的课堂情况进行反思,自己本节课的亮点在哪里,如何更好的去突破这节内容的难点等等。经过实践-反思-实践的螺旋式过程,以期达到更大的进步。同时,要想真正的让自己的课堂能够达到“深入浅出”的地步,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指专业书籍,更重要的还有各类“杂书”。用《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的话说就是,“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要想在人生的赌局中获胜,必须要掌握各种必要的模型,然后反复的思考。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然后将实际经验和间接经验悬挂在这个强大的思维模型框架上,这才是查理芒格的成功所在。罗振宇在逻辑思维里面也曾定义过现代社会所需的这类跨学科人才。我们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学生,那么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得需要成为这样的人,而读书无疑就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绝不放弃;第二是,绝不,绝不放弃;第三是,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尤其对于我等刚入职的菜鸟教师而言,刚刚踏入工作岗位,势必面临很多困境,课堂管理难以实施、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成绩没有进步等等问题。绝不放弃。静下来,想一下自己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前辈交流沟通,尝试更好的办法,天道酬勤,相信定能取得进步。而对于“老教师”而言,困境相对较少,我也无力评头论足,我想说的只有一点,反思自己过往的教学方式是否还适应今天的学生。
一个教师,能否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换,将是教书匠和一名真正的教师之间的标志性的分水岭。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道德意识的水平线上作者自己认为合理甚至是善良的事,但是将之置于普天之下,这样的道德水平又该置放在何处?消除我们自身所处的盲点,即佛学中所言“无我”,这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一心向善。这一点与之前在学诚法师的著作《好好说话》中的观点算是不谋而合,要想好好说话,首先内心需要真正的善良。
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教师情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每接一个班、没带一批学生,就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感情。跳出我们自身的局限,走出盲区,与学生感同身受。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
不忘初心,在做好教书匠的前提之下,做好学生的精神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