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为我的2015寻一个关键词,我想,应该是「确定」。
以往处于探索阶段的种种,如自我认知、家庭模式、育儿方式、生活偏好、阅读方向、外表装扮⋯⋯2015年都逐渐明晰。即使工作内容在最后一个季度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但也因为对自己能力优势的确定,生出「未来任何变动皆不足惧」之感。
光阴的流逝,总是从孩子的成长中,被我们明显感知。2015年初,齐齐还需要半夜冲奶粉喝,转眼间已进入「识字敏感期」。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常常让我们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她,事后才想到,她还只是个孩子。
走过谨小慎微的育儿探索阶段,如今的我,更加从容淡定。齐齐已经展示出她固有的特质,或许并不全都是我希望的,但我都欣然接受。
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我没打算将她打造成我想象中的好孩子,只希望能陪伴她的成长,在她每一次需要时,有能力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
她爱讲话,我便陪着她聊天,像和成人一样认真诚恳,聊我的童年,我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
她爱臭美,我便学着DIY各种头饰,让她有足够的材料装扮自己,装扮玩具。
她爱画画,爱跳舞,我们就去少年宫报名,学画画,学跳舞。她展示出语言方面的兴趣和优势,我们便注重她的英语学习。
坚持了一年的外教课,虽然一周才一小时,但已具备输出能力,出国旅行时敢于用英语交流,我们觉得已足够。
在家进行的English time,因为我突增的工作量而只持续了半个月。好在已达到了试验目的,她喜欢这种方式,至今仍不时要求「妈妈给我上英语课吧」。
因为孩子,不喜亦不善交际的我们,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周孩子们上外教课,我们在附近的咖啡厅开家长沙龙,交流育儿经验,社会见闻,间或聊聊诗和远方。
也会不定期组织一起旅行,集体带娃的规模效应明显——孩子们会自己玩,大人们聊天喝茶,欢乐惬意。
这一年,我们经常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省内的潮州、阳江、东莞,国内的贵阳、南昌、武汉,境外的Phuket、Racha、Hongkong。有成群结队游,有一家三口游,也有我和齐爸的二人行。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虽然我依旧不属于酷爱旅行那一类,却很乐意跟随夫君和女儿的脚步,和他们一起感受日常生活之外的大千世界。
最牛的「旅行」是把平淡的每一天都过得无比精彩。2015年,我们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欣赏近处的风景。
曾经,我认为广州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驿站,不是我的故乡,甚至算不上第二故乡(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这个城市无法获得归属感,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可是,经过这两年「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城市,走过曾经的古朴雅致,亦踏过今日的繁华喧嚣,渐渐觉得,广州,真的是我们自己的城市。
所以,当齐齐底气十足地宣称「我是讲普通话的广州人」时,我倍感欣慰。
这一年,数位闺密的婚姻之舟经历波澜。我曾亲眼见证她们当年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走到一起,原来「共苦」后的「同甘」亦是不易。
婚姻如同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并非种下去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日复一日的用心照顾,浇水施肥,驱赶害虫,用持续的爱不断浇灌。
回望自己的婚姻,感谢上天厚待,我们的相处模式在时间的流逝中日渐澄明。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
小的时候挺向往那种能够在武力值上超越我一大截的男朋友,现在对我有吸引力的伴侣模式,是郭靖黄蓉那样的:两人一起走江湖,各有各的本事。
嗯,这也是我喜欢的伴侣模式。
那日在贵阳,跪在黔明古寺的佛前,我感恩上天赐予我今时今日的生活和心境。愿时光荏苒,今日之心境能穿越岁月,身边之人会一路陪伴至生命彼岸。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环境中,夫妻是绝对的核心。夫妻齐心,互相理解,其他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比如婆媳关系这个热门话题,我几乎不怎么提及。
当我感恩婆婆愿意帮我承担接送和照顾齐齐的重任,不再对她做家务的方式挑三拣四时,她也能感受到我的善意,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
2015年,我们家的育儿同盟依然稳定坚固,于是我和齐爸有更多的时间忙于自己的事情,也有足够的时间给齐齐高质量的陪伴。
后方稳固,我在前线便能专注作战。2015年的工作和学习,算得上小有收获。
工作中顺利升了一级,品行和能力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最后一季度领导指名调我到某专项工作组,一脚踏进演艺管理领域,投身更广阔的天地。
MPA第一学年奖学金名单公布,我榜上有名,位居第三。一等奖学金2名,我只能拿二等,稍微有些沮丧。但一想到自己不属于那种上课积极发言、下课围着老师的学霸,能于160+人中跻身榜单,也是不易,便开心了。
区域经济学老师展示30年的经济形势走势图,我们才直观地感受到2015年的经济形势空前的坏。而我的收入却逆市上扬,心满意足。
2015年还参加了几场培训,数次触动灵魂。年轻时总是容易愤怒,出于无知而去抵制某些东西,却不知越抵制越没有机会了解事实真相。
也正是因为这几场培训,我开始整理自己的阅读体系,请教不同领域的高手,为个人知识体系构建列出书单。
2015年的后半截,我读了一些视角宏大的书,解开了心头的很多困惑,感觉人生格局大了不少。
2015年,大学毕业十周年,我们重回校园,回忆那段青葱岁月。
十年过去,同学们看上去几乎没什么变化,连大学时代形成的班级格局都没有变——我们这个班,依然是一个个的小圈子。
所以,十五年,二十年,以后的任何纪念日,我都不会再像这次一样,劳心费力地联系组织了。想见面的,总能相约见面。不想见的,约在一起也是无言。
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没有以前那么八卦了,对别人的生活没那么多兴趣,用心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正道。
提及大学,以前我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从不会高看一眼,因为我自己的母校就位居中国TOP10。可是,2015年我见识到一些北大毕业生的文字,让我不得不赞叹,顶级名校就是不一样!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气质和风骨,绝对是多年的学霸生涯和「一塔湖图」的百年遗风点点滴滴浸润而来。
在某篇麦肯锡圈子的文章中,我看到一段话:
「一手烂牌打出精彩人生」是我对Bobo的印象 ——从客观角度说,Bobo的牌不能算烂:同济研究生/父母双全/家庭正常,毕业就进了高大上的咨询公司。
但在麦府小圈里,真的不能算好,最多资质平平。我八年前第一次带她做项目时,面对这个穿着土气/英文口音奇怪/没见过世面动辄大惊小怪/只会用功死磕独立创新有限的小朋友,虽然照顾,是俯视的。
那一瞬间,我能想象出自己在那种高手如云的环境中被俯视的情景。那不是我能跻身的天地呀!
是的,我只不过是一个出身平凡、资质普通的小城姑娘,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能干。我的能力其实很有限,就像当年只能考武大而考不上北大一样。
知晓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的优势,人生道路便会明朗很多,而不会在野心的驱使下,四处奔袭,却不能在任何一条路上走得更远。
这也是我在度过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异常忙碌后的感悟——
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的从容舒心,而不是最后能捧出多少成果给别人看。
生活是自己的,重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表演给旁人欣赏的。
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我希望能分配得更广阔些,而不仅仅是工作。
2015年,我还确定了自己的着装风格、护肤routine以及理财方式。股市的大起大落让我看到了有纪律定投的可贵,未来我会放弃折腾,坚持傻傻定投。
当然,2015年并非完美,年初定下的18个新年愿望,只完成了11个,为2016年的努力留下了空间。
一年又一年,愿每一年都能这样——有方向,在路上,感知那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忘初心,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