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和闭塞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在课后与校方的座谈中,老师的开场白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学生比较笨,见识少,好多东西都不知道。言语之间充满着乡村人的不自信和对城里人的向往。根据驻村干部介绍,学校的老师都是当地人,本村或隔壁村,根本没有外来人愿意过来教书。而且这里的老师年龄偏大,很少有机会出去交流学习,教学方法并没有与城里同步。或许正是有这样的老师,才会有那样的学生。这里的生存环境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渴望生活在喧嚣热闹便利的都市,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时代流行的好东西。一旦不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时,就会不自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的贫穷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多年前,我在公司上班,当时我的老板面对上市公司老板可以侃侃而谈,在不同领域都可以发言。神采飞扬,顾盼自如,有魅力,很自信。彼时,我毕业入职场不久,当时的内心跟村里孩子一样,不敢表现自己,不够自信。特别羡慕和向往自己也有这样的特质。有一次,我鼓起勇气问老板如何才能做到他那样。他说,不知道,不代表不自信。这句话在多年以后,当我学习了雪漠心学之后,回想起来才稍有理解。世界这么大,知识大爆炸,没有人能够知道一切,了解一切,懂得一切。到了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积累已经注定不可能面面俱到了。并且知识的积累显得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个体生命对世界的解读。对于一个人而言,建立一个独特而博大的知识体系才是根本,古人说,隔行不隔理,只有穷尽这个东西,人才算有了脚后跟,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站稳了。当一个人观世界如观自己手掌般清晰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会一种自信。那怕他是从山洞里刚出到红尘,一无所知。
对于村里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知识的积累,父母的爱护,饱足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明眼的老师,教给他们一种智慧的眼光。让他们能够发现环境和自己身上的特质和文化,进而不断的生长和强化。村里其实一直都有很好的乡贤之风,出外做生意的老板很多,他们私人掏腰包给学校老师,每个月每人加1千元,希望老师给孩子多补补课,将来能考个重点学校。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之风,为善一方,兴学兴教。可惜没有人在这个层面上对孩子进行教导,让他们明白自己有多大力,就发多少光。让孩子内心富足,开发孩子本有的智慧,这是最好的教育。
如何拥有一种智慧?除了得到老师教导之外,更重要的是阅读。大量的阅读能弥补环境的不足、师资的缺乏,尤其是经典,阅读经典就是接受大师的教导。大师像一缕春风,所到之处,一片新绿。随着阅读,孩子们荒芜的心灵将会开满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