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村里演电影!“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呀飞呀,把心挠得痒痒的,我是个电影迷,得知这个消息,更是兴奋得不知所以。
那时候,村里放电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头等大喜事。
吃过中午饭,就有很多孩子搬着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板凳到场地占地——找个好位置,有的要来来回回几趟,家里人多嘛,需要的凳子也多。
电影幕布还未挂上,场地上的孩子就已经坐了一大片,孩子们一会儿也闲不下来,有的在场地追逐,有的三五个一伙玩起了跳房子,还有的坐在座位上,两个人面对面拍着手唱”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儿坐飞机……“一个个玩得乐不可支,欢快的笑声宛若淙淙流动的泉水。
孩子们虽然玩得尽兴,但都止不住地向西看,看什么,看太阳呗,西边的太阳,快点落山啊!晚饭呢,不回家吃了,来占地的时候顺便带来了,或是煎饼或是馒头垫吧垫吧就行了,吃饭哪有看电影重要!有几个孩子被家长拽回家,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大家的心哪都集中在了电影上。
村里放电影一般都是在庄稼收割完毕以后,场地设在一个大场院里,此时的场地周围堆满了麦秸,微风轻拂,凉爽爽的,麦秸的香气,清幽幽的……
太阳收拾起余晖,徐徐隐没在远方的树林下,夜幕笼罩下来了,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天幕后面偷偷地向外窥望着;贪玩的星星镶嵌在藏蓝色的天幕上,调皮地眨着眼睛,一下,两下,三下。月色朦胧,树影婆娑,蛙鸣阵阵……
此时银幕挂起来了,放映机放好了,放映员在调试,孩子们无心去欣赏美丽的夜景了,前后左右的眼睛都盯着这里的光亮。
好漫长的等待!
终于,放映机吱吱呀呀地转起来了,一束耀眼的光亮投射到银幕上。首先放映的是加片,一般是新闻类,当时我们都叫”假片“,是相对于正式放的电影而言,这些,小孩子兴趣不大,他们开始坐在位子上环顾周围,前后左右都是密密匝匝的人,能坐下的专注地盯着银幕,没有座位的站在后面抬着下巴向前看,还有的人在银幕后面席地而坐看反面,孩子这时候有些小得意,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好位置。
银幕上大大的红五星闪烁起来了,激动人心的音乐响起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打仗的!孩子的眼睛盯着银幕,眼睛都不舍得眨。
快乐的日子接二连三。
这段时间周围的村子轮番放电影,孩子们的心呀都快飘到云彩上去了。可问题又来了,家长没时间去,孩子自己去,家长又不放心,怎么办?孩子有的是办法。他们找到大哥哥大姐姐,好说歹说,央求他们带自己去,哥哥姐姐无奈,只好带上这帮”赘脚石“。为了不让哥哥姐姐嫌自己累赘,孩子们总是乖乖地,收起平日里的聒噪,甩着胳膊,迈着大步,一步不落下,哥哥姐姐看孩子们表现还好,就带着他们,看完这场,看那场。
其实当时各个村放的电影都是一样的,看了几遍以后,电影里的插曲会唱了,好多台词都能背下来,但还是禁不住电影的诱惑,场场必看,乐此不疲。
电影看多了,孩子们到一块儿聊的话题丰富起来了,玩的花样多起来了,游戏的内容也丰富起来了。男孩子腰里别上木头枪,头上戴上了带着五角星的八角帽,女孩子翘起脚尖练起了芭蕾舞。很多时候男孩子会为谁扮潘冬子而争得面红耳赤,女孩子则为争扮吴琼花而剪了短发;女孩子聚在一起唱“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男孩子头上裹上白毛巾,玩起了”地道战“、″地雷战"。
……
没有电影院,没有高级音响设备,没有舒适的座椅,但那时每场电影都看得津津有味,那看电影的时光如珠贝一般,点缀了我的童年生活。银幕下的快乐时光啊,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汇成了一首难忘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