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带给了人什么样的变化和启发。原文之中,对中庸的定义如下:“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就是和。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基础)。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失控,让情绪在一个合理的度里变化),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与《中庸》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和师傅的考察中了解。而此前,对于国学的认识和了解仅仅在表面,但稍稍走进,才明白自己的天真是多么可笑。那他到底是啥?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含义有三,执中守正,折中致和,因地制宜。以前认为中庸不过是种安逸又老好人的做法与态度,但,接触后才渐渐知道,中庸在于处事的时候恪守本分,秉承原则,不偏不倚,不过激也不退缩。有着自己的坚持与底线,去对待矛盾、人与事情。细思其实极恐,人如果没有了克制或者过于压迫,那么有一天也会爆发与给这个社会带来重大灾害。在这个时代,有两种人最可怜,迷惘的人与麻木的人。因为在随波续流中走丢了…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里面说到什么是中庸的做法,是在于保持谨慎且合乎谨慎。坦白来说,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修养自己心性。其实生活与工作同样道理,在于阅历、在于经验、在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中会有些惶恐、不安甚至迷惘。可是,掌握了中庸的精粹,人或者变得更聪明些。
所以,人包括我自己,要学会怎样过独立的日子。也应该不应世事的变化而忘记坚持的态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同样,不瞎忙,不过分逗逼。记得以前的时候常听小伙伴们说,静静你太逗逼了,太脱线,现在想想,如果喜怒哀乐都不克制,使其放纵,何尝不是一种”过“?
现在的自己,先学会尝试坚持一个原则:“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通读第一遍,其实还有很多懵懂的地方,不是文字看不明白,而是斟酌之后越发觉得不足与需要思考。愿文字不只是过客,而成为沉淀。也不因为交功课和为了阅读而阅读,或者最终看完,成长的速度还是很慢。可正如孩子吃饭,曾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早都消失了遗忘了,但其中一些肯定已经成为了我所有的骨头和肉。现在, 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