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经理的你,是否在工作中遇到过那么一两个很难搞定的程序员?
我就遇到过。有时候即使你方案梳理得很清晰,逻辑准确,依然难以说服对方。曾经的我遇到说服不了程序员时,傻逼的直接找技术总监让程序员按需求实现功能。这样子功能是实现了,可能的结果是,一个项目下来4个开发有3个被你干跑了,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合作不是一次性的,为了长期的发展我们必不可少的需要一些说服人的技巧。看过罗布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这本书的人,或许看到这篇文章所讲述的小技巧并不会感到陌生。
沟通是一门艺术,懂得一些门道,学以致用对产品经理来说是一种极好的体验。当然我们也不要抱着一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的想法来应用这些技巧,不要想着以此来控制别人。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些让自己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说话方式。
这些技巧涉及到心理学理论,虽然时常在真正工作中我们难以应用,但至少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考方式,当遇到问题时,能够以更好地方式处理问题。
关于说服人,除了使出浑身解数,你还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利用互惠原理
互惠及其伴随而来的亏欠还债感,在人类文化中十分普遍。有些要求,要是没有亏欠感,本来是一定会遭到拒绝的;可靠着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
想想这意味着什么吧 。我们通常都不怎么喜欢的人 ,比方说不请自来的讨厌推销员 ,不愿交往的熟人 ,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奇怪组织的代表 ,只要在向我们提出请求之前 ,先对我们施个小小的恩惠 ,就能极大地提高我们依其言行其事的概率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超市里赠送免费样品 ,消费者经常在那儿得到某种产品的少量试用装 。服务人员总是微笑着递上样品 ,好多人都觉得光是还回牙签或杯子就走开太过分了。于是,他们购买了一些产品,哪怕他们根本不喜欢。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怎么来应用以上说的互惠原理呢?肯定不是提出请求前给于恩惠这么简单。我们该这么来理解,和同事工作,不要只是在需要他们的时候才苦着脸去求他们,平时应该多接触,帮助他们不会的领域,或者偶尔施于小恩惠,帮个小忙,你可不要小看这些琐碎的小忙,一旦他们对你产生亏欠感,对你以后提出的要求也就不那么容易拒绝。
违背互惠原理 ,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 ,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当然 ,要是客观条件或能力限制使得他无法偿还恩情 ,例外也是可以的 。然而 ,大多数情况下 ,不照着互惠原理做事的人 ,人们是普遍嫌恶的 , 谁都不愿被贴上 “揩油鬼 ” 、 “忘恩负义 ”这样的讨厌标签 。为了躲开这样的标签 ,人们有时也会答应不平等的交换 。
2、人格面具的一致性
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表现不同的人格特征。比如一位高管在面对下属时会表现出严肃的一面,而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会表现出宠溺的一面。心理学家荣格将这样不同的人格表现比喻为【人格面具】。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保持言行一致的下意识。在我们的文化里,一个高度的言行一致是备受称道的。要是我们在做事时始终如一地坚持不懈,肯定会做的很好。我们希望自己的言行与多外界展现的人格面具相一致,给他人好印象。当我们的行为方式与人格面具相契合时,会认为是合理的,反之我们会觉得别扭。
比如,作为一个有健身习惯的人,和朋友聚餐的时候,我会想:「我应该选择健康的餐厅,这才符合我一贯崇尚的健康理念」,所以,我倾向于选择健康的餐厅,而不是重庆火锅。
在任何场景下,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行为与人格面具相匹配,来得到大家的认可。
提出请求前,如果能激活对方特定的人格面具,可能更容易获得对方认同。
在工作中,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工程师对于 UI 细节不那么在意,并认为将细节做到极致需要很大的功夫,投入产出比不高。
如果对他说:「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在意细节的工程师,每次都花很多精力来完善细节...」。
当对方「在意细节」的人格面具被激活,为确保人格面具一致,更有可能接受完善 UI 细节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