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就要结束了,如果你家孩子还在浑浑噩噩,那这些方法你一定能用上。
8个高效学习方法实现假期超越
1、和孩子协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一到假期,孩子很容易把学习抛在脑后,开启“吃吃喝喝—玩玩睡睡”的模式。如果真的这样,学习可就耽误啦!要知道,班里成绩好的孩子们,假期可是依旧在学习啊!
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有规律地巩固生活作息时间。比如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练习一页字帖,诵读一首古诗文,誊抄一篇好作文……这些都是对孩子有益处的。
家长要督促孩子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或奖励。
2、必要的复习
一个学期过去,孩子的期末成绩往往能反映出他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期,家长应当及时帮助孩子梳理学习漏洞,帮助孩子把学习基础打扎实了。
不妨把原先还没做完的习题(包括教材上的和教辅资料上的)拿出来,鼓励孩子做完,每天一个小时即可。整个假期坚持下来,绝对会有进步!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业时总是三心二意、磨磨蹭蹭。所以,在假期的时候,家长就有更多的时间,用小技巧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在孩子面前读文章,让孩子挑出与数字、颜色有关的字词写下来;比如让孩子参加画画培训班,或者练习字帖,孩子兴趣提高了,自然就能增强注意力,慢慢把好习惯带到学业上。
4、预习新课,跨越新学期第一步
在复习完之前学习内容后,如果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预习一些新学期的内容,提前梳理知识脉络,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这无论是对新学期取得好成绩,还是帮助孩子树立学习兴趣和信心,都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不能为了赶进度,把预习变成学习甚至练习。适当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即可,毕竟新学期开始后,还是要跟着老师的课程进度学习的。
5、提高作业质量
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再仔细检查。
6、做好读书笔记和摘要
当孩子养成了每天读一篇好文章的习惯时,不妨让他做好读书笔记和摘要。
最好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摘录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词语,对一些感悟比较深的语段可以做批注,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一篇读后感。长此以往,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7、掌握阅读步骤和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
学会阅读的一般步骤:
初读,了解全文大意,划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认字、释词,了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
再读,带着“写的什么”和“怎样写的”两个问题熟读,读后分段写出段意。精读。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细读,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学会读懂不同类型文章的方法:
家长指导孩子阅读,必须依各类文章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阅读。
比如,阅读写人的作品,先要弄清“写了谁的什么事”,接着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掌握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特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的。
再如,阅读故事,先弄清时、地、人、事,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弄清事情详细经过和活动的重要场面;再次,总结“表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收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呢?
1、家长要以身作则
假期快结束了,家长希望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不再松松散散,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自己仍处在松懈的假期生活中,没有规律,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家庭气氛回到有规律的状态中,孩子更容易“进入角色”。
2、循序渐进恢复良好生活习惯
专家建议,家长可每天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次数。“若有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有5个小时,要一天天逐渐把时间减少到4个多小时、3个多小时、2个多小时,同时小量地一点点增加孩子学习的时间。
3、“从今天起”调整睡眠作息时间
在暑假的喧嚣逐渐安静下来后,要帮孩子恢复到日常的生活作息,专家建议可以试着“从今天起”逐渐提前孩子的睡觉时间,但不能一下就要求孩子比往日早睡一两个小时。
而且在孩子准备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否则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尽快入睡。
4、蔬菜水果可调食欲
暑假期间难免大餐较多,但由于孩子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因此不但会出现食欲减退,有的还会出现消化不良。专家建议,可以让孩子减少零食的摄入,鼓励孩子多吃些清淡的蔬菜、水果,主食可以选择更容易消化的面食。
对孩子来说,暑假与新学期之间最难熬的是心理。由于暑假里比较自由,加上旅游的兴奋,很多孩子便对新学期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孩子做出调整。家长通过监督孩子提前按上学时的作息时间作息,逐步减少看电视、打游戏等娱乐时间,让孩子的心理逐步从“放假”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充分利用开学前的这几天时间,多安排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玩乐逐步转向学习,一点点把孩子的心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