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间刷朋友圈,被迫看了各地无数场雪,而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将城市浸润得灰蒙蒙,一点没有雪白的痕迹,发现自己在这场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的雪期中落单了,竟莫名其妙觉得孤独。
昨夜与人聊到一个稍近哲学的话题,他说:“你觉得孤独吗?”
“不孤独,偶尔觉得。”我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我还没到孤独的境界。”
孤独往往源自于对他物的期待。
上文所说,整个朋友圈都在下雪,而我在这场初雪赛事中因落单而产生的夹杂着羡慕的挫败感,这实际上是孤单,而不是孤独。和鸡汤文所写“我理解的孤独,是三天里吃了两顿饭,没有一个人发现”像极了。谁都无法征服天际,不能控制她下雪与否,却能回忆从前打雪仗时的欢声笑语;谁也不能时时刻刻关注你,读懂你,却能回顾与之交往的点点滴滴。而眼下,不过是落单了,失望了,是一颗邪恶消亡的玻璃心在作祟。
水星逆行期,往往觉得自己是只罩着孤独袍子的困兽。情绪不定,诸事不顺,越来越会觉得努力是徒劳的,人生是无趣的。这时候如果再得罪某类人,便被扣上一个情商低下的名号,最后像咸鱼一样,翻过一面,还是咸鱼。
试问情商是什么?处事圆润,强调人情的人便鄙夷坚守原则的人情商不够;而率真个性的人便觉得左右逢源,不凭真本领得以晋升无以夸耀。于是为了不恼怒人也给自己一个美丽的防御,便有随性直爽、知性世故这两派之说。毕竟能看到并学习鄙夷之人的闪光点还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具备的能力。
孤独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一女朋友,某天吃饭聊起家人,跟我说从开始工作,现每月已经帮家里还债。说到后处,让她感觉心酸的不是债务,是从小没有父母陪伴长大的无法弥补的失望感。最后她说:“我以前常想,我为什么要生下来?”
说来也巧,我也曾像她一样憎怨生命源头的大人,不过我幸运的一点是有人多多少少代替了他们,填补心中空缺,而且我不用背上家庭债务,甚至于还要接受他们的援助。可即使我是这样幸运,总偶然间也会觉得孤独。大概是放学回家,房间漆黑一片空空荡荡的时候;摔门而出无家可归的时候;做下一个决定迟迟不敢告诉他们的时候;极度想颓废了支起烟蒂的时候……
孤独之中,却总有一根筋在拉扯着,万万不能坠下去。最后度过的一切都会像女朋友说的:“不过现在想来也没觉得什么了。”
《十一种孤独》是孤独之人所写的孤独的书。成功者总是成功得千篇一律,失败者总是失败得姿态万千。作者理查德·耶茨正是一个这样怀才不遇、一生潦倒的失败者。看书名,已经自然升起一股消极情绪,翻开书页,十一个故事从开端到结尾都在叙述孤独,孤独,孤独……
捡其之一《南瓜灯博士》诉说。新转学来的小男孩不想引人注意,而得知他悲惨背景的女老师处于同情,对他处处包庇、时时袒护,反而使他成为众矢之的,自尊心碎落一地。他只能通过画女老师的裸体像并写上脏话以泄愤。刻意的善待等于变相歧视,周遭的排挤是他变病态的直接原因,对局面无能为力,孤独地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没有一点欲扬先抑的情节, 没有一点峰回路转的结局,不放下书,就让人越来越往孤独的深渊里坠去。
多数常人接触到的孤独则更像十一个故事中的《乔迪撞大运》。在堕落、失去原则的体制内,想活出自我,却发现周遭的一切都在怀疑你,都在告诉你应该如何,而因为还无法脱离那个环境,耳濡目染,也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这样的自我是不是太枉自自我了。
这样的孤独太让人灰心丧气。
再往下说,就要陷入精神崩溃的漩涡了。
百种孤独里,《老人与海》是最让我心酸落泪却又欣赏赞叹的,总是读了又读。老人唯一的朋友是相互依存的小男孩,他独自出海打渔时,把大海看做美丽的女人,和鸟、鱼、海风聊天,甚至和自己说话,可他却对此乐此不彼。我一度认为老人是极度孤独的,面对大马林鱼,他执着勇敢而又充满悲剧色彩。最喜欢这样的对白:
“让它跳起来吧,我有足够的钓丝可以勾住它。”老头儿说。
“鱼啊,”他说,“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我要趁着这一天还没有过去的时候把你弄死啊。”
……
“鱼,你现在也觉得痛了吧,”他说,“可是,老实说,我也觉得痛啦。”
……
或许杀死这条鱼是一桩罪过。
……
你天生是个渔夫,正如那鱼天生就是一条鱼一样。
……
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那样,只知道游来游去满足食欲。它是美丽而崇高的,见什么都不怕。
……
一面是消瘦憔悴,颈脖皱纹很深,脸腮上长满褐斑的老人,一面是孤军奋战,没有退路的渔夫。两种形象集于一身,没有人同他并肩作战,就连上帝都想看他自生自灭,偏偏只有敌人——大马林鱼与他经历生死。
孤独的老人,内心丰富而温柔,孤独的大马林鱼,充满智慧与毅力。最终,它得到他的欣赏,被他当作伟大的敌人,而他征服了它,得到一具它的尸骨。
无需追寻孤独,更不用惧怕孤独,当孤独到不能再孤独,就上升到怜悯了。与孤独共生,许是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