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船长的课程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去面对自己生命中的缺点,还有曾经遭受到的伤害。(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认知偏差:压力源于错误认知
为什么客观的个体在不同的人心里是不同的呢?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有一个关键就是,从自己的早期记忆中去发现自己的历史是如何影响到今天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看法都会深度的受到自己历史经验的影响。所谓的“历史经验”就是你曾经的经历,它们以记忆的形态,寄存在你的认知当中,也可以这样说,你对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是记忆的产物,你对自己最早的记忆,大概在2岁到4岁之间,这个时候你能够记住当时发生的很多事情,但只有到了7岁以后,你的早期记忆才会形成有联系、有逻辑、生动的故事。在童年时期、少年时期这些折磨我们的痛苦经历已随时间流逝成为过去,但是它们依然如影随形难以摆脱,一旦触碰,过往的记忆就如同潮水般的涌出,并且这些已经远离当下的历史潮水(记忆),依然会把你困在原地。即使是时隔多年,任然束缚着你的认知和行为。所以先问问自己,在自己记忆中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吗?记忆其实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我们认知结构的影响,我们都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扭曲,有很多的信息并没有被你的记忆给采集。比如一个在任何场合都在数落孩子的妈妈,可能为了孩子的学费,一年中都没有给自己买过什么像样的东西。
所以从自己负面认知的源头去搜索,自己在形成负面认知之前的那个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觉得自己行动力弱,是因为哪一件事情开始的,认为自己的行动力变弱的?而在这件事情之前,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比如,你感觉到自己心事重重,特别焦虑,压力很大,这样的你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人的内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书写可以帮助你去思考和回忆。当你写下来之后,就是整理与重建的开始,就像我们开始整理乱糟糟的衣柜,一开始会觉得很烦,但是当整理完之后,那种清爽的感觉会非常好的。你想要认清自己和了解自己,还有重建自己,就是要在这样一个书写与思考的过程中,一点点的来认清自己。
认知偏差,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当成了客观事实。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自己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就认定自己一辈子没出息,是个loser。这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度解读,更可怕的是当你真的接受这个错误的自我认定,是会导致自卑情结的产生,从而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也就真的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也是当下所谓的丧文化或是佛系流行的原因,很多人他们就是认为自己做不好,就直接放弃了努力,这种自我逃避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也是不成熟的标志。
那么造成这种认识偏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童年时期,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在自己童年的记忆中,自己成功的时刻,能够被回忆起来的不多;而自己不好的、负面的事情,时不时会自动的跳出来,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比如,最近上班的一次迟到,内心中突然会跳出小时候上学来不及到教室,被老师罚站的场景。
那该如何去消除这个负面回忆的影响,让自己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呢?情绪日记。把过去自己那些不好的回忆,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从事情的发生,到整个过程,最后的结果,这部分尽量客观具体的去复述,不要去做任何的评论。然后再把自己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写下来,如当时的自己很愤怒,又或者是害怕、恐惧,感觉自己很无助。当写完这些之后,先停下来,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一下,因为回忆过去的不愉快内心会产生一股难受的感觉。等心情平复,感觉自己有能力再去接受这些负面记忆时,最好这时能够找一个亲密而又信任的人,来陪伴着你,给予你力量与勇气,去重新审视这段记忆,告诉自己,这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最后,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已然发生了,但是生活还要继续,要把自己的精力与注意力放在未来。而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刻,那股熟悉的负面情绪再次来临时,请轻轻的对自己说:这只是过去的一个经历,不是自己的全部,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当下,努力去做就好,亲爱的,你一定行的!
我曾经在上小学的时候,在一次班级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中,讲得一塌糊涂,被同学笑话。从此之后,我只要在公开场合说话,就会紧张,手心出汗,面红耳赤,开口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更不要说公开演讲了。所以在人多的场合,我一直都会沉默不语,经常会被人误认为是性格内向,其实是我自己不敢张口说话而已。感谢这次学习社群中的群主,是她鼓励我在社群里做公开的分享,她的一句话,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任何事情都会有第一次,这就是自我突破”,是啊,任何的计划或方案,都需要我们开始行动起来,从第一次开始,去感受,去反思,去总结,去改进,这样才能坚持下去,达到人生的巅峰。
简单的说一下,认识偏差的三种常见的形式,绝对化;糟糕化;逆向合理化。绝对化是指偏执的认为事情的结果一定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把自己预想的情景直接认定为即将会真实的发生,导致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偏离客观真实的方向。比如,当认定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就会暴跳如雷,或者郁郁寡欢。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事情都会发生,所以绝对化的思维偏差会让我们失去客观理性的判断。糟糕化是绝对化的加深,认为发生的事情一定会是糟糕至极,都是不好的结果,是对自己不利的。比如,自己的一次演讲效果不佳,就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会被所有人看轻,不在被人重视,自己的未来也会一事无成。其实这只是你的一个试错的过程,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许许多多的错误、失败、反思、总结,不断改正改善,才能收获最后正确的成功结果。所以,先接纳自己的错误,才是我们改正和进步的前提。逆向合理化是指当自己有糟糕化设想之后,自身就开始为这种负面的结果寻找证据,导致自己失去了改正与进步的空间。比如,自己一次演讲失败,产生自己再也不会演讲成功了,然后开始拒绝公开的发表演说。当遇到不得不要开口的时候,自己一说话,就因为内心紧张又开始结结巴巴,这时内心就会产生逆向合理化,自己对自己说:看吧!你就是一个loser,在公开场合说话就是不行,以后少丢人现眼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面的自我认知,一点点的深入到自己的潜意识状态中,到最后你就真的无法公开演讲了,甚至一上台就会面红耳赤、精神紧张,这也是典型的心理因素影响我们的生理反应。其实我们都知道,像演讲这类技巧,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变成越来越熟练与精深的。
高光时刻:如何创造幸福与成就感
当下的我们,一方面正在努力向前,尝试自己去寻找答案和探索自己,另一方面我们的内心依然忐忑,觉得自己依然不那么自信,自己真的能够改变当下的状态吗?这种犹豫不决前后矛盾的心态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也是正常的。记住,你认为答案在他人那里,你当然就会觉得无力感。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潜力,相信每个人都能自己去找到答案。每个人都有焦虑,都会遇到挫折、困难,都觉得自己的压力特别大,痛苦尤其的严重,问题非常的特殊,其实这是你的认知方式欺骗了你。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早期记忆就是在探索自己认知取向的风格,如果在你的早期记忆里充满了委屈、黑暗、负面痛苦,那就是我们的认知方式存在着偏差。具体来说,可能有三种情况,一、选择性概括。记忆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免会受到我们认知结构的影响,我们对信息进行了筛选和扭曲。很多人的记忆中,负性记忆被长期的制定循环播放,如自己哪里都不好,自卑、敏感、反应慢、没有毅力等等。解决方法就是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现实情况就是,很多人能够随便写出3000字的负面抨击自己的文字,可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却写不出表扬夸奖自己的话语。但是真的当你静下心来,开始写肯定和认可自己的文字时,改变真的就开始了,人还是那个人,但对于自己的认知就会完全改变了。其实真实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的,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果我们的意识只聚焦在对自己的不满上面,我们又如何会有能量与动力去做更好的自己呢!很多人认为,只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变得更好。其实不然,我们只有认为自己基本上是好的,才会愿意去锦上添花,去成长和进步。如果你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烂麻袋了,又如何愿意在上面去绣花呢!
二、主观推断。就是把自己以为的事情认定就是真实发生的。举例,在微信上,有人发信息给对方,而迟迟得不到回复,他就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把天给聊死了,是自己不会说话造成的。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对方正在做别的事情,根本没有看到他的信息。有些自卑的人,认为自己外表一般,工作不好,身上没有发光点,所以别人不会接纳自己,那么自然自己也没有什么朋友了!还有的人害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害怕被人看轻,更不会接受自己!所以他们宁可封闭自己。但是不去尝试,没有行动,是永远不会得到真实的答案的。
三、过度概括。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认为自己不行,是个无能的失败者,是个弱者。比如,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言,自己没有发挥好,表现的很差,就认为自己内向、反应慢、表达能力不行。真实的案例,小时候,带妹妹玩,一不小心妹妹被滚烫的开水给烫伤了,当时妈妈就吼了自己,并且投过来恶狠狠的眼神,从此自己就和妈妈很疏离,因为觉得妈妈只爱妹妹根本就不爱自己。但是从中立客观的角度来说,其实如果事情反过来,相信妈妈也会因为他的受伤而对其他人咆哮的,这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当他开始相信妈妈不爱自己的时候,就会在感情上疏离与封闭,最后妈妈也就无法靠近他,慢慢的母子关系就向着他想像的那样(妈妈不爱自己)去发展。
在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对于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好奇,元气满满。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呢?!脚步越来越沉重了呢?其实就是从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个又一个的负面认识开始的。如何主动跳出自己的负面认识的框架?如果你不能够主动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那么听再多的心理学课程,背再多的心理学知识点,也依然会陷在旧有的认知行为当中,不断的循环。早期记忆的确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不是全部,前文是搜索我们的负面记忆,现在请开始搜索自己在过去时光中,我们所经历的高光时刻。何为高光时刻?就是现在你回想起来,都会让自己嘴角上扬,感觉到特别满足、特别快乐的时刻,就好像有一道光打到了你的身上,暖洋洋的。请你回忆从小到大9个这样的时刻,那可能是你成功的时刻,也可能是你温暖的时刻,可能是开怀大笑的时刻,反正是让你身上洋溢流动着生命美好正能量的时刻,希望这篇文字能够努力写上2000字左右,字数越多,你就能越在书写当中找回自信的力量。记住,在自己生命低落的时候,可以多寻找自己的高光时刻。高光时刻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成功体验,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完成某种学习或者是活动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可大可小,它可能是你写完了上文中的一个小任务,也可能是你今天的平板支撑比昨天多坚持了五分钟,也可能是你通过努力拿下了一个订单,或者通过了一门考试,你不断地创造出的成功体验,可以帮助你提升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又能为你的不断进取提供更多的动力,鼓励你去创造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能量循环。
我们出生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也就是张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所说的“爱、喜悦、和平”。这是我们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自带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后来成年之后,这颗赤子之心都不见了呢?这是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原生家庭的影响,受到的教育程度,渐渐的丧失了这颗最宝贵的赤子之心的能量,只剩下负面的记忆,导致自己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懦弱。但是进化心理学提出了一些相反的理论,进化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们不能一直处于喜悦的状态,这是非常消耗自己身体的能量,所以需要用悲伤的情绪来中和,让身体保持能量平衡。但同时,当我们处理不好悲伤情绪的话,又会造成抑郁的发生,沉浸在悲观痛苦中,无法自拔。
那么该怎么办呢?同样当自己处于自卑、抑郁的情绪中时,也需要我们用“高光时刻”来中和悲观的心理状态。所谓的高光时刻,就是我们成功的那一刻,就好比在舞台上聚光灯下的那个C位,这可以是你在领奖台上受到嘉奖,也可以是被他人夸奖与认可的时候(这是外界的认可),还有是你的自我认可,比如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哪怕是早睡早起,饮食规律,又或者是自己完成的一件事情,产生的自我满足感,如跑完5公里,写完一篇文章等(这是自我的向内认可)。
最后,在书写自己高光时刻的时候,不要只写成功的那一刻,而是要把自己从一开始,定下目标,然后自己如何的努力与坚持,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比如想要放弃的念头,外界的阻力,自己又是如何克服的,最终达到了目标。再把成功的那刻的喜悦表达出来。这份文字,在自己再次遇到挫折,陷入悲观情绪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给自己打气,恢复自己的士气与战斗力,重新开始,去勇敢的面对这个现实而又残酷的世界。当你有了写下自己高光时刻的习惯后,不止是回忆过去自己的成功时刻,还有记录当下自己获得的每次成功,哪怕是自己小小的进步,如今天比昨天多跑了1公里,平板支撑多坚持了1分钟,又或者自己在公开场合说话,居然没有紧张。记住,不但要写下事实,还要把自己背后的心路历程,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说自己为什么会做到这一点,如何把这个行为延续与保持下去,这些都是可以写出来的。当你把每一次小的高光时刻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成长的蜕变,变得成熟与睿智,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