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受众和用途,需求驱动
了解受众,才能知道原型设计做到哪种程度,从受众的理解层面出发,能驱动原型设计流程的各个方面,了解受众和意图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地图,能驱动原型设计流程的各个方面,了解受众和意图之后,能更好地完成以下工作,一切都源于受众,因此我们从解决受众的问题开始,了解谁是受众就可以确定原型设计需要什么程度的原型设计以及合适的保真程度,考虑受众的时候应该考虑他们适合哪种媒介或者保真度,如果他们能够,理解纸面粗略图,草图足以向他们传达概念,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反之,则需要向他们采用另一种媒介或者,保真度。了解受众的意图接下来进入原型设计工作,就会顺利很多。
2.先做规划,再做原型
稍加规划再做原型,软件系统不断迅速变化,以渐增,迭代的方式,展开工作,这样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规划阶段所做的工作越多,越能更好的启动工作,当然回报会递减,一定要用常识来判断需要做多少规划工作,把70%的设计时间花在草图上,然后再开始原型设计,为什么是70%呢?有主要两个原因,首先我的目标是获得受众反馈,因此越快给受众看到原型就能越快得到反馈,如果能在纸上画出70%的设计概念,剩下的工作就可以用原型来完成。
3.设定期望
——激发,引导他们注意力和焦点,提前设定期望,就不会出现对尚未做原型的详细交互或者功能多余的讨论,提前设定好期望,以后就会轻松一些,虽然这些东西还不是原型设计的一部分,但可以加到下次发布中,激发受众并设定好期望,然后拿出原型并展示给他们看,不要害怕讨论此时原型中还没有的东西,但尽量集中讨论原型中已有的东西,提醒受众,这只是个原型,告诉他们有些东西还没有完全画出来。
4.可以画草图
可以画草图,基于受众和意图,而且只画在屏幕上,通常采用低保证度,通常只用线条,如果是和另一个设计师和客户在现场画草图,也会采用这种方法,如果其他人要用原型图,需要采用略高一点的保真度,要写出标签,打开软件,在屏幕上把它们画出来,方便交流使用。
5.原型需要不断完善
原型本质上是最终产品的不完善和粗略的版本,并不完美,也没有必要完美,事实上粗略的原型反而能获得更好的反馈,有时粗略原型,测试者更容易给出反馈,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更精细的原型,商业展会上,需要高保真原型,而草图或者黑白圆形版本,无法描述最终的产品,因此这里又要用到常识来判断原型程度。
6.交互原型_取巧
如果不会写代码或者无法写代码,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出交互原型,例如一些,JPG界面,或者dreamweaver创建图片把它们连在一起,不用写一行一行代码,就可以得到交互及流程,是否合理的相关反馈,有很多工具能制作假交互,而且你手头可能就会有好多种,只要首先激发受众,说明他们的期望,模拟演示所期望的东西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了。
7.只对需要的东西做原型
建立的原型都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多半都是相同情况,并不需要建构建出真正的系统来,研究设计或者反馈,事实上,建立整个系统反而会丧失快速迭代的固有优点。如果,最终目标是把原型用于测试,你可以测试五六个情形,此时只需要针对这五六个情形进行原型创建。大的东西该怎么办?原型就是原型,本质上就是不完整的,如果测试者试着点击了还没有创建的特性,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探讨,他对此有何期望,只对需要的东西进行原型设计,能大大的减少,投入,成本的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此外只对需要的东西惊云手机挂的时间越少,因此能快速的得到反馈,并进行下一步工作,如果建立的原型能发挥作用,就可以继续下去了。
8.减少风险,尽早开始做原型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并采用增量,迭代的方式。投入少,显然可以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