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总觉得,像吕克·贝松这样级别的导演,应该是坐在舞台中央,面前放着一瓶水,在亮得晃眼的灯光下侃侃而谈。
但今天北京电影学院的见面会,更像是一次唠嗑:这个微胖的老头,斜靠着舞台一侧的演讲台,只有一束暖黄色的灯光照在身上,跟一屋子观众闲聊着《星际特工:千星之城》(Valé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的幕后八卦。这部明年暑假上映的电影,让吕克·贝松像个小孩一样去不同时间线的世界里探险。
🚀
“我跟你们说,拍完这部电影,我就能骄傲地宣称,童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这个让吕克·贝松心心念念几十年的梦想,就是把法国经典科幻漫画《Valérian et Laureline》搬上大银幕。
《Valérian et Laureline》从1967年开始连载,直到2010年才完结。40多年的时间里,这部漫画影响了《星球大战》《第五元素》等一大批电影。吕克·贝松从十岁就开始追番,堪称骨灰级粉丝,在聊到漫画时,这个老头突然就像个小孩子:
“那时候每周三才在杂志上更新两页,才两页啊!必须得等一周才知道接下去的事,半年才看完一个故事,等得心里痒痒。”
电影中的“千星之城”Alpha其实是个空间站,按照原著的时间线,这座城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与美国的“阿波罗”系列和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还有点联系。2150年人类遇到了第一个外星种族,接下去就一发不可收拾,到2300年,整个太空站离开地球进入了深空。《星际特工》的故事发生在这之后500年,Alpha城里的居民已经超过了1700万,来自不同的种族,说着8000多种语言。主角Valérian和Laureline是一对情侣搭档,也是穿梭时空的警察,他们的工作就是去不同的时间线,尽力阻止那些可能对历史造成巨大影响的事件。
看上去有点像是个《神秘博士》和《星球大战》的合体。
虽然念叨了几十年,但《星际特工》的制作过程特别曲折。吕克·贝松13岁就开始尝试把漫画改成剧本,对那个住在法国农村,推开窗就能看到田野和奶牛的小男孩来说,《Valérian et Laureline》里五花八门的外星人和遥远的太空冒险之旅,简直就是逃离现实的最好办法。
“91年的时候,漫画作者Mézières就跑来找我,说‘你为什么还不拍《Valérian et Laureline》?这么赞的一个作品!’我也想啊,但是这里面总共才几个人类角色,剩下的全是外星人,当时的特效技术太渣,根本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
这并不妨碍他们先合作些别的来练手。Mézières在漫画里设计的飞行出租车,被吕克·贝松搬到了《第五元素》里,于是原本该是火箭工厂技术工的男主角,变成了我们后来看到的出租车司机。
《阿凡达》上映后,吕克·贝松觉得特效技术终于能让他对这部经典漫画下手了。
他从全世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中精挑细选出十位,其中五人会每周和导演单独用Skype聊一次进度。“一年中,他们都不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想画啥就画啥。但有时候这帮家伙想象力飙得太远,我差点就要报警,看看他们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根据漫画的设定和故事,设计师们一共画了6000张剧情梗概图片,然后又用两年半完成了概念设计,预计明年三月完成后期制作。这部电影由维塔工作室(Weta)和工业光魔(ILM)联手打造,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分别为《阿凡达》和《星球大战》做特效的工作室,在《星际特工》剧组里还玩起了较量:
“每次开会,他们都想要拿出一些比另一家更棒的设计,我就在旁边点头看热闹,太好玩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作为导演和漫画骨灰粉最幸福的时刻。
🌟
设计师搞出来的东西,让我看了想报警
Q:《星际特工》是《第五元素》上映20年后你再次尝试太空歌剧风格,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说实话,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点就俩,都是科幻片,都是我拍的。其他的嘛……完全不同。《第五元素》是最后一部用传统方法拍摄的科幻片,只有188个特效镜头,用的简直是恐龙时代的技术,六个月之后,我们就有了CG技术。《星际特工》里有2734个特效镜头,唯一的界限就是你的想象力。
Q:你是怎么和设计师商量如何呈现视觉效果的?
A:在前九个月里,所有设计师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项目,没读过剧本,也不知道这事改编自漫画的。没啥限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电影里有30%的内容来自漫画,这部分是最后才做的,大家坐下来研究漫画,然后一起商量怎么做。
Q:现在很多科幻片里都有类似的特效元素,《星际特工》里最让人兴奋的是什么?
A:29册漫画里有意思的内容太多了,我先从里面挑了我喜欢的,剩下的全是原创。
《星际特工》里的绝大多数设计师都曾参与过漫威或DC的项目,和他们吃饭闲聊的时候,我发现这些人都隐隐地有些沮丧,因为他们在漫威或DC工作的六周里,每周得交10份设计稿,还有人在旁边催稿监督,提出新的想法还很可能遭到拒绝,感觉就是被关在小黑屋里。
所以我才决定让设计师们在自己家里干活。这个结果就是,他们搞出来的东西里有40%都太疯狂了,连我都受不了差点要报警。剩下的60%就全扔进了电影里,所以我拍胸脯保证,电影里的外星人,绝对是你没见过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吕克·贝松还带来了一段六分钟的片花,这是今年圣地亚哥漫展之后的首次公开。至于那些外星人究竟如何……我也不好说,毕竟导演现场威胁“干掉那个偷拍的人,我代表上帝保佑你。”
📘
这600页“圣经”是家庭作业,一个月后小测
为了拍片,导演们各有各的布置家庭作业的方法,但像吕克·贝松这样扔给主演一本600多页大部头的,大概没有几位。
这本被称为“圣经”的,就是《星际特工》的设定集,其中将近100页写的是Alpha城1972年到2870年的历史,每一年发生了什么,进行了什么城市改造,谁当了什么官,全部写在里面。电影里出现的每种外星人都有5页的详细介绍,他们吃什么,性格怎样,它们故乡的坐标,都能定位到真实存在的星球。
Q:电影中的时空旅行是怎么做到的?
A:这个解释起来有点复杂,《星际特工》里有两种主要的时空穿梭方式:其中一种是最先抵达的外星人带来的,它们有整个宇宙的星图,上面标出了一些小洞,从这个洞进去,就会从另一个洞里钻出来。晚一些来的外星人用的则是比较经典的空间折叠技术。
开拍之前,我给两位主演每人发了本圣经,说“这是你们的家庭作业,一个月后有小测。”他们俩都是警察,所以必须要知道每个种族的情况。当你看到电影里Laureline的眼神时,你能感受到她不是在演戏,而是真的认识面前这个家伙。
Q:很多年前你就写了个《星际特工》的剧本,但是《阿凡达》之后完全重写了,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
A:最初的剧本我还挺满意的,但看完《阿凡达》后觉得“我擦——”,回来就把剧本扔了,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这方面我还特别感谢卡梅隆,他邀我去片场参观,我看到什么都觉得很厉害。新剧本花了九个月才写完,希望能抢在《阿凡达2》之前上映。
在今年的圣地亚哥漫展上,他说这是自己对《阿凡达》的“复仇”。
🎬
我才不管特效师会不会崩溃,我就负责讲故事
Q:最想通过这部电影给观众传达什么信息?
A:这部电影信息量很大啊,其实我也没想好有什么特别想告诉你们的。大概更像是一次展示吧,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放给大家看,有人喜欢这有人喜欢那,还有些怎么看都弄不明白的。
比如说10岁的中国小姑娘和70岁的丹麦老头都去看电影,他们没啥共同点,我也不知道他们会看出什么。小姑娘可能觉得外星人特别赞,老爷爷会说这电影有深度,从爱和愧疚,一路讨论到不同文明的交流。毕竟这是一部给所有人看的电影。
我希望你们能看个四五遍都不觉得烦,甚至20年后再来看时,会想到今天的自己,这一刻的感受,这部电影就有了浓浓的怀旧情绪。
Q:在这种大特效的电影里,怎么才能讲一个好故事?
A:我的公司每年都会收到1500份剧本,我们有个规定,如果50页之后你还不感兴趣,那就别看了,观众不会喜欢的。
我的目标是讲些不一样的东西,探索每个人物的情感变化。当特效师看到我写的剧本的时候,他都想自杀了,一个劲儿地嚎“这要怎么做啊?!”我才不管呢,我就负责讲故事,特效扔给他,最多给他一些指导啥的。这样当我去电影院看的时候,就能像普通观众一样,说“哇这个电影的特效太赞了!”
我几乎都可以想象,明年电影上映后,这个将近60的老头,会像个孩子一样,坐在电影院里,说不定还抱着一桶爆米花,细细地回忆小时候跟着Valérian和Laureline去星际冒险的情景。
这大概就是吕克·贝松自己的怀旧方式吧。
关键词:#科幻片# #吕克·贝松##星际特工#
📝责编:高小山
📝作者:Raeka,转码员,《不存在日报》记者,冷僻故事爱好者,兼容良好,在打字的间隙练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