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动态解剖导图
1、身体行走时发生地内收和外展趋势,由体侧线来维持稳定,其中包括通过腹外斜肌来控制骨盆与胸腔之间地旋转关系。
2、铺开前深线,我们可见在脚趾蹬离地面之前,前深线全线处于理想地张力状态。提示——脚趾蹬离地面地训练,各种体位下做。
3、理想地状态是足背屈充分、膝关节伸直、髋伸展、髋内旋、髋外旋,并且胸部保持伸展。假如这些动作地发生都协调充分,那么整个前深线都会被拉长,力会从头到脚顺利地传递,而且能够帮助足旋后与髋屈曲,为下一次迈步做准备。
4、关节运动学和肌筋膜组织地回弹特性让我们对如何矫正身体地功能紊乱有了更深地认识。
5、肌筋膜在力的传递过程中,不但为机械感受器传递必要的信息,还会控制和吸收机械力,在反向运动时,使工作效率更高。
6、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相互协调的组织长链更适合用来传递信息。如果肌筋膜链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能够协调工作,人体运动就会更加高效。
7、身体某一部分排列紊乱或启动时间不当就会导致该部位的上下部分发生问题。
步态小结:螺旋线、体侧线、前深线、前后表线是步态矫正过程中涉及的重要的筋膜线。
“运动认知”课程
1、之所以选择这个练习,一是因为它简单易操作;二是对很多躯干障碍都会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体一个典型的基本动作,代表了日常运动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许多动作治疗师争议的话题是,动作发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缺失可能会导致结构性不良或动作上的困难。尽管这样的推断很难得到证实,但临床经验证明,基本动作的发育对于发现潜在的功能紊乱模式极为有用。这些功能紊乱容易造成外观异常或特定伤害。
翻身
建议每一个动作都应该不断地重复练习,轻柔而缓慢地感知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简单的动作重复做就是经典。
1、仰卧屈膝,脚平放在地上,开始时将双膝移向右侧地板,然后再回到原位。保持轻松地做几次,不要用力伸展或用力推拉。让两侧膝部靠着彼此滑动,保持脚平放在地板上,虽然左脚最终会离开地板。当移动时,就会感到重心移向右髋,当膝部返回直立时又会感到重心回到中央。
2、将手臂放在头的侧方或上方,掌心向上,找到最放松的位置,不要有紧张感或牵拉感。如果这样太困难或紧张(驼背、胸椎、肩颈特别紧或有问题),就将手放在胸前。再次开始将膝部倒向右侧,再加上一个动作,即每次向右移动膝部时,将右手或肘向上方伸展,越过头部。但不必伸的很远,重点在于与膝部运动的协调配合。当膝部向右时,手臂伸展;当膝部回到直立位时,手臂向下回到原来的位置。
3、当重复这个动作,开始伸展时,肋骨和头部可以跟着膝部移动。让手臂延伸更多一些,你会发现最终会转为侧卧姿势。重复该动作几次,由仰卧到侧卧再移回仰卧,注意手臂与膝部的配合。如果感到更加舒适的话,侧卧时将头向右手臂翻转。
4、侧卧时,可以让左手臂伸到右侧,可以放在胸前,也可以放在头上方的地板上。此时是右侧卧姿势,膝盖向上(屈髋),左臂置于体前。现在开始将膝部与肘做远离、再靠近的运动。大多数的身体会有以下反应:当膝部与肘部离开时,身体将会由侧卧变为仰卧位。当膝部与肘部靠近时,身体则会再次倾向侧卧,最终至仰卧位。练习这个动作,从背部的充分屈曲到腹部的放松伸展。
5、慢慢来,不要盲目地去完成这个动作,防止倒向俯卧位的倾向。试试是否可以充分放松躯干肌肉,慢慢转向天花板,而不是掉向地板。能否在任何时间随时回到侧卧位?能否只移动手臂及膝部,就能由仰卧位到侧卧再到俯卧?
6、现在是俯卧位,转头使脸向右,屈膝,将脚置于膝上方,开始将脚倒向左侧,也就是将左足外侧缘靠向地板。如同之前一样,让双腿彼此滑动,因而你的右膝仅在动作结尾时才会离开地板。确保动作是舒适的,重复几次直到动作变得容易,甚至变得优雅。
7、做动作时,可能再次发现身体开始跟随这个动作,右侧肋骨跟随髋部上抬,头可能会舒服地滚向伸直的左手臂。当滚到左侧卧时,再一次会将膝部与肘部靠近,你会发现可以轻松翻回至平躺姿势。做此动作数次,由俯卧位到左侧位,再到仰卧位,直到感觉轻松并协调。
8、此时您已完成身体的360度翻转,如果仍有空间你可以继续向前滚动,如果没有空间那就再翻回原处。注意是否一侧比另一侧运动更容易。持续练习两侧翻滚,直至两侧都感到轻松且不费力。运动的时候一定要缓慢而不要快速,因为速度快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如果你能慢慢地做,没有忽略任何一个步骤,没有靠冲力做动作,那么可以说你已经掌握此动作。
运动认知课程的解剖列车线路分析
在整个肌筋膜经线中敏锐而潜在的神经调节是获得适应性运动的关键。这些潜在调节是最基本的,在出生后早期已经建立,早于语言发育。运动的神经调节要比前面几章所讲的那些明显动作更难以观察,但往往是揭示或处理运动模式的关键。
动作发展阶段
从躺到站的整个过程,是每个站起来走路的人必须经历的。做这一组动作是极佳的自助训练,可使人心情平静,通过牢记这些基本的初始动作来唤醒身体。
详细内容见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