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小获老师学沟通的课程中,小获老师在讲到沟通的经典套路就是【非暴力沟通】,当时对这个概念还很模糊,课后作业自然也是完全任凭自己的空理解做的。
小荻老师讲到的【非暴力沟通】的模版是:
1】描述客观事实
2】说自己心里的感受
3】说产生这个感受的原因(细节)
4】提出请求(要让对方干嘛)
我感觉需要真实学习一下【非暴力沟通】的提出系统,才能好好理解并应用。
阅读完整本书用时3H,绘制思维导图用时1H,整本书学习时间4H.。已经大大超出我的预期,尝试用速读方法,尽快阅读整本书并做输出,这一次尝试比较满意。
读书前,先明确我需要读这本书的目的:我想学习如何做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模式能解决我今后样的问题?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非暴力沟通】核心在于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让我们以宽容的爱去沟通,让我们用心去发现所谓真正的沟通屏障,其实,完全在于自身。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结合小获老师给的模版,更易理解。
一、观察
首先是区别【观察】与【评论】。没能运用好非暴力沟通模版,首先一点,我们很多时间都在用【评论】了。
评论带着自人情绪,给别人贴标签,那么自然被沟通方带入这个坑。而观察,则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客观陈述事实,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双方才能站在中立的角度进行沟通。
我说,你从来都没有给我买过便当,我很伤心。我想这句话说出来,你一定也会觉得很委屈吧,我没有时间,你离我那么远,我怎么给你买便当呀!
如果我说,这个月我都是自己下楼去买便当,我有点累了。是不是听到这句话,你就会心疼一点我呢?
二、感受
还是要区别【感受】和【想法】
感受常用的语句是:我感到……
想法常用的语句是:我觉得……
如此看来,“我觉得”这样的词句仍然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不利于后面请求的发出。
当我们听到我们不中听的话时,有四种选择:
a-责备自己 b-指责他人 c-体会自己感受和需要 d-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更多我们应该爱自己和爱他人,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能将矛盾和冲突化解,否则只会一味钻入情绪的屏障中,无法自拨,越说越错。
三、需要
产生这样的感受的原因,是因为某方面的需要未得到满足。
从正确和正面的因素去表达,你真正的需要,发出请求,这样的沟通,正是非暴力的啊。
而我们在日常沟通中,正在忽略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只会一味要求,试问别人为何要为你的要求买单呢?没有合理的需要,谁会顾及得到你的感受呢?
四、请求
正确清晰的表达你的请求,即要求对方干什么。这里结合小荻老师的沟通目标SMART原则,请求更加明确。
整本书读完,结合书中的案例,感觉【非暴力沟通】并不仅仅是一种模版,而是一种心态,明确的态度。刚开始读书的第一感觉像用【非暴力沟通】有一种示弱的态度,什么都保持谦卑,什么都在忍让。
但看完案例后,其实并不是。作者永远都在引导和耐心沟通,在未清楚明白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前,永远都在用疑问句跟对方沟通。在对方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被重视和尊重的感受。在沟通者的沟通来说,就是围绕四要素。
现在对于【非暴力沟通】有着初步理解,希望能真正应用到日常沟通中,尝试在沟通时心里想着四要素,被逐步引导。
当用【非暴力沟通】成功完成沟通的几次后,相信会更加应用熟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