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红楼梦》电视剧,还是在初中。正是年少时,红楼的美趣也对应了成长烦恼的各个情境。有对在宝、黛爱情唏嘘的,从而慨叹自己情窦初始的酸酸甜甜;有对宝姑娘、林姑娘为人唏嘘的,从而慨叹世故与直快,既向往直快又不能不佩服世故的能力;有慨叹晴雯和鸳鸯的,同是有个性的女子,为何一个就死了,一个就真的活出了自己的样子?而我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关注,却都放在了《葬花吟》一类的诗词曲赋中,不能自拔。
高中时看红楼梦,是从姥爷的书柜里拿到的书。老版本一套4本,看了就停不下来。人物太多,关系错综复杂,画了关系谱也在想,曹雪芹干嘛弄出这么多的人?章回体,每一回都是一个故事,故事连起来时间长度似就是以那个丢了的女孩的年纪。以一个贾雨村从穷书生到做官做福说了时局,以林妹妹从丧母投亲到香消玉殒说尽了大户繁华中的日常,以刘姥姥的卑微起到刘姥姥的救人止又说尽了普通人“情义”二字的份量。一部书有很多人,就在120回中,一个个人物的出场和结局都说了一个个人生故事。
这几日无事再看87版《红楼梦》,一本红楼,却只拍了36集。这可真是精华的精华了。一看又放不下。慨叹,甄嬛传看了也不止一遍,76集一部人生,但终是一个人的戏,而这里真的是每个人都是戏。12钗,每个人都是角;老爷、太太、老太太、大公子、二公子、侄公子、甥小姐都是角;甚至赖家的、鲍二家的、周瑞家的、茗哥、焦大也都是角。如果说这里一定有的配角,恐怕就是那些陪着二老爷在书房论事的先生了吧。凡是有名的,都是一个故事,都是角。只不过故事是以宝玉、黛玉、宝钗、凤姐为中心去串故事罢了。一部作品的伟大,就是让里面所有的人都不可或缺。人生百态在一个历史背景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已是中年,再看红楼。不禁感慨,很多人现在喜欢从宫斗剧学职场,那还可以再看看红楼;想从现代家庭剧中看生活实战,那也可以再看看红楼;想从内卷时代学清醒,也可以看看红楼。真的是可学的太多了。怪不得称“红学”。国宝经典,要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