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件让我情绪几近崩溃的事,具体情节不再赘述,反正当时自己脑子是一片空白,觉得是不是对方专捡软柿子捏啊,各种灾难性的场景在脑海里闪过。幸亏我及时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情绪不应期中,给自己按了暂停键,过后化解了矛盾。现在,就来复盘一下当时对情绪的处理和化解方式。
1.不要急于按固有思维解读
杨凤驰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曾经这样对一位学员说过,为什么我吼你你不生气,你妈当年那样对你你气得到现在也忘不掉,原因就在于——你觉得我是站在你的角度,是为你好(多么深刻而又直白的道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ABC理论,遇到事情A,你采取B角度解读,就得到C结论。而这一系列活动中,最重要,最影响心情的就是B——你解读的方式。所以,遇到事情,多想一想,是不是因为触碰到你内心的敏感点而让你激动;或者暂时不作评价,等半个小时或更久,度过情绪不应期后再来思考。
2.你的感受改变不了别人的处事态度
每个人潜意识是否接受你,完全不受理智的控制,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当然更不会受你反馈的信息影响。你感受好不好,你愉快不愉快,是你的事情,不会左右他的决定,某些心情不开阔的人甚至看到你生气而产生快感!所以不要,也不必生气,这只会让自己憋出内伤,为将来关系继续恶化埋下伏笔。
3.一个三观不一致的人是不是不值得交往
世间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把问题从这个角度想,好像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满足你的全部需求。就像杨凤驰老师说的那样,我不能让你依赖我,我要和你反复靠近拉开,直到你独立自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也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最想往满足自己。所以如果成年以后还想再找一个能完全满足自己或一心一意为自己考虑的人,那实际上是因为内心还不成熟,退化到孩子的阶段没有长大,还想找到一个爸妈,一见我难受就关心我,帮我解决问题。现实中,我们也根本找不到这样一个人。
那么三观和我们不一样,或者心里丝毫没有考虑我们感受的人,我们是否就该给他套上道德批判的帽子贬毁他或者去和他绝交?显然,这不理性。人生旅途就像一列疾驰的列车,在你生命中上上下下,没有谁能全程陪同你。他或许不会把你的需求认真考虑,甚至当你们利益冲突的时候,还要来踩上一脚,但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一种缘分,你应该学会弹性地去应对他,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处理。需要修炼的是应对方式的多元化,而不是仅仅告诉自己不要生气!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山不转水转,在利益不冲突的方面,给彼此留一线机会。
4.不要勉强别人
一个小故事:父亲喝醉酒在家中口渴,便叫两岁半的儿子倒杯水来。儿子一会儿吭哧、吭哧地抱着杯水回来了,其父一饮而尽。冰冷的水把他从酒精中拉回来,他开始琢磨:儿子还没水龙头高从哪弄到的水?于是再让儿子去接水,结果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儿子正努力从厕所的马桶内舀水……勉强别人做不愿做的事或做不到的事,后果就是要么被拒绝,要么被糊弄。
正面引发冲突,只能让对方以更隐蔽的方式采取行动,丝毫不会影响他对你的相处模式。
5.搞清自身努力的方向。
对我们来说,更需要做的、更有价值的事情是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明白自己的需求,这样才能稳健快速的作出决策!加强什么,减弱什么,舍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