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美团江苏渠道经理朱彪在脉脉上披露,美团打车已经在2月13日晚上上线测试。该消息得到了美团点评的证实,不过打车服务只在南京试运行。
在南京本地打开美团手机APP,在APP顶端分类一栏,即可看到“美团打车”入口。进入之后,就可以输入出发与目的地,并看到周边运行车辆信息。叫车成功之后,可以使用包括银联卡、微信支付、QQ钱包等支付方式进行付款。美团打车业务和滴滴使用界面相像,流程也类似。
在南京地区出现“美团打车”更多的是试水作用,原因在于,美团并没有在北上广等城市测试,这样可以测试打车的效果和市场反应。另一方面,网约车牌照全国只有两张,美团尚未申请下来,如果把业务贸然铺开,有巨大的法律风险。
对于美图进入网约车领域,质疑声,喝彩声都有。质疑者主要认为,在经历了几轮洗牌和补贴大战之后,后发者的门槛其实已经很高了。以易到用车为例,曾经依赖携程做大,补贴大战中难以为继,卖给了乐视。卖身乐视后的易到用车想继续融资又遭遇了网约车新政,步履维艰。网约车新规的出台给这一市场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其他几家也都在努力适应之中。
美团做打车业务的思路和动机都很容易理解:美团希望在用户生活服务消费前后,直接使用美团来解决出行问题,既可以增加用户黏性,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提振投资人信心,融到更多资金。据媒体报道,在过去的2016年,美团的估值大幅缩水,公司估值从180亿美金下降到100亿,降幅超过三分之一,同时仍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尚未盈利。目前缺乏造血能力的美团需要一个越来越大的资本故事,就像贾跃亭不断用“颠覆”“窒息”来形容的“生态化反”一样。
相比于这些先行者,美团的最大优势就是各地网约车规定都已落地,少了很多摸着石头过河的不确定性和试错成本,对于过去一年缺乏优质投资项目的资本来说,无疑是值得跟进的。
进入出行领域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美团点评是这样讲述新增的出行服务的:“此番在南京试运行网约车服务,也正是基于美团点评平台上的用户需求。打车业务的推出,除了能够为南京地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还可在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服务的同时,一体化解决‘行’的问题。”
美团想要把所有相关领域的钱都赚了,也就是所谓“大包大揽”模式。愿景很美,前途却并不乐观。美团并不是第一个有这样想法的平台。美团从吃喝玩乐切入到出行,Uber则反过来从出行切入到吃喝玩乐。在美国,Uber已推出UberEATS(餐饮)、UberRush(快递)等业务,它可以送烧烤、鲜花甚至冰淇淋。在中国它有过类似尝试,去年5月,Uber在杭州等城市推出UberLife(优生活),让乘客在车上发现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城市生活服务;7月则推出了“优步(Uber)旅行计划”,与旅游产业各类合作伙伴一起为其乘客提供旅游相关的各色服务,从交通切入,再到信息、交易等等。然而,这些故事能否继续下去都取决于造血能力,而出行领域的补贴大战导致相关娱乐领域供血不足,并最终失败。
面对财力雄厚的滴滴,Uber几乎把从全球市场得到的利润都投入了中国区的烧钱大战,一年烧掉几十亿美元,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仅杭州一个城市一周就要烧掉一个亿,柳甄说自己在签合同的时候“手都在发抖”。
从过往尝试来看,吃喝玩乐与出行虽然看上去可以结合,但当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做不好吃喝玩乐时,中国最大的吃喝玩乐平台想要做好出行,同样不容易。更何况他们面对的还是同一个劲敌——已经成为中国区出行领域霸主,并着手向全球扩张的滴滴。
目前网约车牌照全国只有两家,滴滴和美团都尚未申请到,而双方都经历过补贴大战一路摸爬滚打,双方财力都非常雄厚,在各自领域都拥有绝对优势。从各个角度来看,两家都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如果两强角力,确实难料将来。
补贴大战本质上来说是资本大战,早期的巨额补贴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击垮对手的战略,滴滴在于Uber握手言欢之后,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并开始收割用户与车主。在神州,易到,“国家队”首汽约车尚不能形成当初Uber对滴滴的威胁之时,选择这时进入的美团或许能搅动这片池塘,让用户得到更多实惠。尽管资本不乐见竞争,但只有竞争才能带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