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儿育女,将他们养大成人,过上一种我们所期望的美好生活,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但一直以来我们也意识到,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就像《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师徒一样,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以后才能取来真经。而这样一场又一场的战役还必须孩子自己来打,我们代替不了他们,连插手助阵都不行,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以及高质量的陪伴。
什么样的陪伴算是高质量?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在经济上实力雄厚,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心理学知识,对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愿意改变自己,热爱家庭和家人,愿意花时间去陪伴他们等等。很多人可能会说,我爱孩子,可是我能力有限,给不了孩子富足无忧的生活呀。其实是可以的。就像我和女儿不久前共读的那本《火鞋与风鞋》。
贫穷的鞋匠夫妇为了送给又胖又矮总被小伙伴嘲笑的上小学的儿子迪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策划了一次暑期村镇漫游——说是旅行,实际上是跟随鞋匠爸爸走村串户给有需要的人家修补鞋子。作为报酬,人们会给父子俩提供食宿和一些酬金(至于酬金多少可想而知了)。
他们并不知道谁家有鞋子需要修补,只是从一个村镇到另一个村镇,有活干就停下来,也会有饭吃有床可以睡;找不到活儿就赶往下一个村镇。下餐馆住旅店肯定是舍不得的,他们会吃背囊里妈妈准备的食物,住谷仓草垛甚至是荒郊野外。
尽管如此,因为有彼此的陪伴,整个旅途充满了温情与美好。就连迪姆最介意的自身的肥胖和矮小,爸爸通过故事和鼓励也让他释怀。这本书让我想到那部发生在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故事的电影《美丽人生》。事实上,除了开头几分钟,整个故事一点儿都算不上美丽。但由于父亲的爱与智慧,小男孩的心中依然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希望。
我们可以埋怨愤怒过一生,开开心心也是一辈子,各人的选择不同罢了。
现实生活中,无法亲自陪伴孩子的人应该有很多,就像《出走的泰奥》中的卡车司机凯玛尔所说:爱不爱他们?那还用说,我希望孩子们一刻也不离开我。可是他们得上学,我得开车跑长途挣钱,但爱是不变的,它总在那里。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爱他们,这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吧!
只要我们愿意,可以陪孩子做很多事情,但同时也要孩子明白什么样的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这同样重要。《出走的泰奥》一书中,家里吵吵闹闹的气氛让十岁的男孩泰奥受不了,虽然他的老师佩尔希夫人能理解他,有心思他也能向天花板上的小人儿倾诉,可是他还是决定离家出走了。离家出走看起来很酷,但泰奥得时时提防被警察带走(按照德国的法律规定,警察是要带走流浪儿童的),即使遇到好心的经营欢乐转盘的咹咹老爸和慈爱的卡车司机凯尔玛,但除了父母,其他人是不可以收留泰奥的,孩子只能在父母身边长大。再说,流浪过程中也不会全遇到好心人,也会碰上变态狂和罪犯。葡萄酒并不全是甜的,生活尤其是这样。《夏洛的网》当中的小猪威尔伯看的很清楚,尽管母鹅和奶牛绵羊们觉得它应该趁机逃走,但对于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小猪来说,闯荡世界还太小了。
我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语言上的匮乏可能没办法跟孩子讲清楚这些道理,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书籍和影视作品,通过阅读和观看,孩子们会明白的。这应该也是咱们这个读书会存在的最大意义吧。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不断地与孩子交谈与讨论,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可以讨论加缪的《鼠疫》中关于勇气、高傲的反抗、齐心协力、爱以及尘世的圣洁。或者讨论萨特的戏剧《苍蝇》中对意义的追寻:找到一个家、在这个世界上与他人共同的归属感、自由、反抗压迫、为他人服务、启蒙、自我实现以及参与,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参与。
当我们站在某一个高度,会发现生活中的零零碎碎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彼此陪伴和参与生活,世俗的生活会带给我们最深切的幸福和安宁。
告诉孩子,我们都会在某一天死去,但在此之前,我们会彼此陪伴很久很久。
最后,用我最喜爱的书本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其中的一段话送给各位: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得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相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