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六岁的孩子家长来说,分床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能否顺利分床也需要很多方法。
女儿和儿子相差两岁半,是一起分床的,他们一起睡在小屋的高低床上。两次分床的经历,让我发现了应对敏感孩子的妙招。
第一次分床是在2018年10月份,那时姐姐5岁半,弟弟刚3岁。每次都是我把两个孩子分别哄睡着了,再回自己的房间。弟弟还好,基本上都能一觉睡到天亮,但是姐姐几乎每天晚上都会醒来,醒来就会叫我去陪她,陪着她睡着了,我再回到自己的房间。有时候我一晚上会被她叫醒两三次。
这样睡了一个多月,加上天气变凉,一方面发现他们自己独立睡觉盖不好被子,另一方面晚上总是被姐姐叫醒,冬天频繁被叫起感觉很不舒服。分床就暂停了。
在分床的过程中,姐姐说她怕黑。我也跟她沟通过,能不能晚上醒来不要叫妈妈,自己慢慢入睡。譬如,她叫我的时候,我回应一声,告诉她天快亮了,她就不害怕了,就能自己入睡了。这样也成功了好多次,但更多的时候是失败。
姐姐是很敏感粘人的孩子,同时也很在意妈妈的感受,如果用这样妈妈很累来和她沟通,她会努力克制自己的害怕,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她独立入睡的恐惧。这是我在今年第二次分床时发现的。
第二次分床的契机是我们搬家了,重新布置了他们的小屋,另外,他们暑假从老家刚回来,马上就要上小一。
这次分床为了避免女儿半夜叫我,我的安排是,她和弟弟睡下铺,我睡在上铺陪他们。本来以为这种安排很完美,有妈妈在同一屋里,孩子们应该很有安全感,不再害怕了吧。
没想到前3天一切都很顺利,然后姐姐就开始找各种理由,让我一晚上都在下铺陪他们。我举出例子,她的同学就是和姐姐上下铺睡,已经自己睡了好久了。她反驳说,因为她们都是在下铺,看得见,所以不害怕。
我为了能成功分床,就把沙发垫子铺在他们屋的地板上睡。没想到晚上姐姐和弟弟醒来,都跑到地上来和我一起睡,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很新鲜。但是这样等于没有分床,我马上决定放弃睡在地上这种方式。继续姐姐半夜醒了,下来陪她睡着的方式。
但是这样得逞之后,姐姐会用各种理由,说白天听了什么故事,很害怕,需要妈妈一晚上都陪着她,有时候一边说一边哭。我看她哭得真的很伤心,也不想强硬的让她克服对黑的恐惧。就和她商量陪几次,然后制定后面的不陪的计划,让她有一个心理预期。
中间的过程时好时坏,一直发展到睡前,姐姐都要说一遍“妈妈,我怕黑”,即使我陪在她身边,如果没有及时安慰她,她就会伤心的哭起来。这种情况开始的睡眠,造成的状况就是晚上一醒来,她着急的大哭“妈妈,妈妈,我要妈妈”。
终于,我决定和她谈一谈。我等看话剧《绿野仙踪》的间隙,和姐姐说,我觉得她这种怕黑不是真实的,是装出来的。像她这样每天晚上都哭喊这说怕黑,晚上醒来怎么会不怕黑。现在连弟弟都会学着她的样子说,妈妈,我怕黑,你陪我。如果她晚上睡觉前说,妈妈,我很开心,我很勇敢,我能自己睡。晚上一定能睡个安稳的好觉。沟通完之后,姐姐有点半信半疑,我感觉相信的成分更多一点,毕竟把自己变成胆小鬼这种状态,也不是她喜欢的。
刚好看《绿野仙踪》的话剧时,有一个胆小的狮子找到勇气的过程,特别是后面一幕,他害怕的捂住自己的眼睛,说:我好害怕,好像有人抓住了我的尾巴。旁边的稻草人说:是你自己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小狮子睁开眼睛,发现果真是自己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这个话剧来得太及时了,姐姐也更加理解了妈妈开场前说的那段话。晚上睡觉前主动地说:妈妈,我很开心,我很勇敢,我能自己睡觉。说完一脸开心的样子。早上醒来,她开心的说:我晚上醒了,但是自己又睡着了。
当然,后面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有反复。但是每天晚上姐姐不再自己无端伤心的哭泣,整个晚上能独立睡觉的时候也越来越多了。
很多时候孩子的各种情绪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己。当她能用正向的语言暗示自己,如“我很勇敢”,能给自己增添很多能量,不仅能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还能解决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