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讲过,她结婚的时候父亲家特别穷,一家五口人就住在三间低矮的茅草房里,屋里没有几件家具,泥巴墙上的灰土一块块地往下掉。爷爷奶奶身上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草鞋,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既然家里这么穷,为什么爷爷奶奶还会让你上了那么多年的学,还送你去省城上高中?”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问正在呷着小酒的父亲。

父亲放下酒杯,说:”那个时候我考上省城的高中,你奶奶不让去,让我在家里干活。你爷爷不管,但是家里没钱,说要上学可以,你自己去想办法交学费养活自己,就这样我就去了。”

别说是父亲那时的五六十年代,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八十年代,农村的父母还有很多不让孩子上学,让他们在家帮着干农活做家务的。这样说来爷爷算是比较开明的家长了。

父亲有一个几十年的老伙计,住在邻村,从我记事起,我们两家关系就很好,那个大爷隔上几天就来我们家串门,要么就是父亲到他家去。后来听父亲讲起,才知道他的初中生涯,就是在那个大爷的资助下完成的。

那个时候大爷和父亲在一个班里,他们那时通校,早上吃完饭去上学,晚上回家,中午就自己带饭在学校吃。父亲家里经常断顿,没有干粮让他带到学校,他中午就不吃饭,在学校忍着饿。

大爷看到父亲经常不吃饭,时间长了知道了家里的情况,就每天带饭时给父亲带上一份。虽然他家里也不富裕,但地瓜干,菜团子也能吃饱,就那样一直坚持了四年。

初中毕业后父亲考上了省城的高中,奶奶想让他在家干活,不让他去读书。爷爷一向随和,见父亲很想去上学,就允许他去,但家里没有钱给他交学费生活费,让他自己想办法。

父亲在老师的帮助下,申请了贫困生助学金。为了省钱,从我们村到省城有一百多里路,他就走着去上学。此后的三年高中期间,他每次来回都靠着这两条腿。

那个年代,每学期的学费也就是几块钱。父亲说他遇上了好老师,有什么学生福利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他,在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每到假期,父亲就去工地上干活,搬砖推石灰这些活那时没少干,每天能挣一块多钱。这样每年干一个暑假,他的学费生活费就有了着落。

高中毕业后,父亲响应号召去当了兵,后来复原后,就回老家当了一名人民教师。

02

父母婚后一年多后,用复原费和姥姥家的资助,盖起了五间土坯房。那时父亲在离我们村八九里外的村里教书,每天来回走着去上学,母亲就让在东北的二姨在她那儿给组装了一辆自行车,给父亲骑。

那一年正好别人给叔叔介绍了一个对象,就是我现在的婶子,订婚的要求就是要自行车。母亲只好让父亲把自行车送回来,让叔叔给婶子送去,父亲又开始走着去,走着来。

到了叔叔结婚时,婶子又要家里的房子和缝纫机。缝纫机是那时在省城的大姨才给母亲买的,是一台蜜蜂牌的。母亲心灵手巧,那段时间村里的女人们都跑到我家,看母亲踏着缝纫机,几块布片一会就变成了一件衣服,纷纷看着稀奇,嚷嚷着要跟母亲学习。

叔叔一结婚,房子,自行车,缝纫机,都成了她家里的东西,可置办这些东西的外债却落在了父母的身上。这时的父母除了一身外债,别的一无所有。我们一家挤在了一间破败的老屋里,直到我们记事时,才在村南盖起了自己的房子。

房子盖起来了,新的外债又借下了,父亲一个月二三十元的工资,除了还债,还有一家五口人的吃喝。所以母亲总是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是:放学后我们把书包放回家后,都在家拿出干粮边吃边玩。那时大部分的人家都吃上了白面馒头,我们家还吃着玉米面窝窝头。

堂妹比我小两岁,她经常在白面馒头上抹上麻酱,在我们面前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我和姐姐啃着被婶子喻为“黄金塔”的窝窝头,心里却想着白面馒头的美味。

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兄妹三人住校,父亲在别的村教书,平时就母亲自己一个人在家。她自己在家种着十几亩地,还当着村里的赤脚医生,每天忙的饭都顾不得吃。

有一次一个院中哥哥感冒了去我家拿药,母亲拿好药转身递给他时,一下晕了过去,一个趔趄摔在了地上。

哥哥赶紧叫来邻居,掐了人中后母亲慢慢醒了过来。父亲知道后让母亲去医院检查,母亲怕花钱就是不肯,她说自己是医生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就是太劳累,营养不良引起的低血糖,以后注意点就好了。

我们那时每星期回家去拿两次干粮,母亲都是白天干完地里的活,用晚上的时间蒸馒头,一蒸就是好几锅,因为我们兄妹三人都要带,母亲经常蒸到下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休息,第二天早上又早早地起来去地里干活。

03

后来我们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父母也不用再那么劳累。我们都成家立业后,他们就更没有了负担,不用再起早贪黑地去苦撑苦扒地辛苦挣钱了。

也熬出了苦日子,父母的岁数也大了。现在的他们心态平和,知足常乐,每天在家里下下棋,看看电视,在广场上散散步,和我们打电话每次都是满满的知足和幸福。

人都说有福没福看老年,到老了衣食无忧,儿孙孝贤才是真正的福气。但这种福气并不是随着年龄增大而自然而然地就有的,是他们对人的宽容,温厚,仁慈和对家庭对子女的责任和担当所带来的,是自己的修为赢得的。

我们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幸福和骄傲,也祝愿他们身体一直健健康康,心情一直快快乐乐,好好享受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我家是在湖南西北山区一个叫做张家村的小村庄,是真正可以称为穷乡僻壤的地方。那个年代,食不果腹之事在那个小乡村...
    康若雪阅读 619评论 0 4
  • ——谨以此篇献给我远在家乡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辛苦了大半辈子,近年来越发显得苍老憔悴了。以前没...
    兰吆吆阅读 276评论 0 2
  • 我的父亲母亲 文/前行者 我的父亲母亲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没有两样,普通的...
    前行者1一常德一自由人阅读 1,003评论 0 3
  • 我的父亲年轻时长得很是英俊,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初中毕业,写得一手好字,在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年代娶了...
    一诺倾情923阅读 1,526评论 12 27
  • 第二日天还未亮,宋铁朗就被张副将从床上拉起来,出发去赫连山脉。 一行三人,骑着快马,清晨凌冽的风如刀片一样割在脸上...
    暖铮阅读 50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