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品牌,很多人都能随口说出丰田、本田、索尼、松下,等等。这些产品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品质有保障,功能全面,紧跟潮流。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索尼的相机,很久以前,偶然在商场里看到一款索尼的相机,像素有2000W现在看来稀松平常,可是在哪个大家都用诺基亚按键手机的年代,还是很新潮的了。
大家对索尼这个品牌都很耳熟,不过关于它的具体信息却知之甚少。盛田昭夫作为索尼的创办者,在《日本制造》一书中详细描述了索尼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大公司,并对日本和美国两国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个人的见解。
今年《时代》杂志评选出50项震撼时代的设备,索尼有两项排进前十,其中,Walkman名列第四。这是世上第一台集便携、易用于一身且大多数人能负担得起的音乐播放器。
我读小学的时候,在街上看到一个高中生戴着耳机,手上拿着随身听,百货大楼的一楼电子产品区域,这个要一千多!Walkman在当时是最新潮,最彰显个性的东西,很多年轻人省吃俭用几个月也会去买一台。
对于这款全球热销的产品,盛田昭夫表示,他们并不会像其他公司那样做市场调研,制造迎合市场的产品,而是通过制造新技术来引导大众消费。
这让我想到了同样引领世界的苹果公司,乔布斯说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他认为一旦发现了最新了技术,首先思考“能用它来制造什么”,而不是止步于心中的感叹和学术上的成果。只要能用技术制造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也是索尼成为市场领跑者的原因所在。
在索尼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宝路华公司愿意与索尼合作生产晶体管收音机,订单数量巨大。这对于当时急于打开美国市场的索尼,简直是天赐良机。
不过,宝路华公司提出的条件是让索尼做代工厂,产品最终印宝路华的商标。
公司里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机会,可以靠着巨额订单获得丰厚利润。不过,盛田昭夫很冷静地分析了下公司的情况,就果断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在他拒绝宝路华公司不久之后,又遇到一次巨额订单,平常人早就乐疯了。可他十分认真地计算了不同订单数的报价曲线图,发现如果一口气接下10万订单,就意味着必须要扩建工厂,这是笔大的开支。
如果第二年没有这么多订单的话,公司就会破产。而且,他还留了个心眼,万一对方是个不守信用的,等到扩建厂房之后又终止合同。所以,他给对方提出订单数越多报价越高,并且顺利取得了订单。
看到这段儿,很佩服他的处事方式。遇到好事不是高兴地忘乎所以,而是保持冷静,仔细分析更深层的东西。
日美两国企业文化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这两点最值得思考。
一是日本采用终身雇佣制,二是两国企业间的竞争关系。
日本的很多大公司都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企业不得随便开除雇员,一旦解雇,将要支付对方高额赔偿款。这种形式有利于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共同目标,为了共同利益来制定长期发展计划,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都是有利的。企业的高管们绝大部分也都是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的。
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很多员工会自发的回到公司做事,哪怕是拖地除草之类的工作,只要能为公司出一份力,大家就愿意去做。
而美国公司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因为一切以资本利益为主导,企业和员工之间除了一份劳动合同之外,没有任何的情感连接。企业给员工发薪水,就会最大限度压榨员工的价值,如果企业效益不好,或是领导不高兴了,随时都可以解雇员工。
我们现在的企业做法和美国企业的做法一样,所以很多人都疲于应付工作,同时也处在害怕被裁员的焦虑之中,工作结果自然不好。
盛田昭夫认为,人们之所以工作并非只是为了钱,还有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有归属感,是为了企业和自己共同的未来而奋斗。
另一方面,日本由于地少人多的缘故,各行各业的竞争程度远比其他国家。日本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尽管竞争异常激烈,但是日本人也具备“怜悯对手”的关怀之心。
一旦有了利益冲突,双方各退一步,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以达成共同的目标。
而美国的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残酷,资本是逐利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盛田昭夫说到他在和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发现,他们总是无限制地强调自己的利益,并强行给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当解释。
因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使得日本企业更注重长期发展和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美国企业的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过分追求短期内会的回报,急功近利的风格会毁了企业的未来。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索尼的成长史,也是盛田昭夫作为一名出色企业家的自传。无论是在处理宝路华公司巨额订单时的果断拒绝,在每年新员工大会上的语重心长,还是在看待企业发展的高瞻远瞩,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