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三次握手过程不管是对于本科计算机网络学习还是考研考计网的同学来说都是必考的一个,所以要掌握 TCP 整个握手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TCP 是什么?
TC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的简称,它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在学习 TCP 握手过程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 TCP 报文头部的一些标志信息,因为在 TCP 握手的过程中,要用到TCP报文头部的一些信息。
TCP头部
1.1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对于端口,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可以想象发送方很多的窗户,接收方也有很多的窗户,这些窗口都标有不同的端口号,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就分别代表从哪个规定的串口发送到对方接收的窗口。不同的应用程序都有着不同的端口,比如HTTP端口80,SMTP端口25等。
1.2 序号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在一个TCP连接中传送的字节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按顺序编号。接收端根据这个编号进行确认,保证分割的数据段在原始数据包的位置。
通俗一点的讲,每个字段在传送中用序列号来标记自己位置的,而这个字段就是用来完成双方传输中确保字段原始位置是按照传输顺序的。(发送方是数据是怎样一个顺序,到了接受方也要确保是这个顺序)
1.3 确认号
确认号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确认号 = N,则表示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经正确收到。例如:B正确收到了A发送过来的一个报文段,其序号字段值为500,而数据字段长度是200字节(序号501~700),这表明B正确收到了A发送的到序号700为止的数据,因此B期望收到A的下一个数据序号是701,于是B在发送给A的确认报文段中把确认号置为701。
1.4 标志位
TCP首部中有 6 个标志比特,它们中的多个可同时被设置为 1,主要是用于操控 TCP 的状态机的,依次为URG,ACK,PSH,RST,SYN,FIN。今天我们只介绍我们用到的三个。
1.4.1 确认ACK
这个标志位可以理解为发送端发送数据到接收端,发送的时候 ACK置 为 0,一旦接收端接收数据之后,就将 ACK 置为 1,发送端接收到之后,就知道了接收端已经接收了数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且仅当ACK = 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TCP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 都将ACK置为1。
1.4.2 同步SYN
SYN是同步序列号,在建立TCP连接时用来同步序号。当SYN=1,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对方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响应的报文段中使SYN=1,ACK=1。因此,SYN置为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1.4.3 终止FIN
当发送端已经达到数据末尾,也就是说双方的数据传送完成,没有数据可以传送了,发送方FIN标志位置为1后,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数据发送完毕,请求释放连接。
二 T CP三次握手过程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要是每一方都能确知对方的存在
2.要允许双方协商一些参数(如窗口最大值,是否使用窗口扩大选项以及时间戳选项等)
3.能够对运输实体资源(如缓冲大小、连接表中的项目等)进行分配
掌握了这些,TCP 的三次握手就简单多了。下面我们就以动画形式进行拆解三次握手过程。
初始状态:客户端处于closed(关闭)状态,服务器处于listen(监听)状态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请求报文将SYN = 1同步序列号和初始化序列号seq = x发送给服务端,发送完之后客户端处于SYN_Send状态。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受到SYN请求报文之后,如果同意连接,会以自己的同步序列号SYN(服务端) = 1、初始化序列号seq = y和确认序列号(期望下次收到的数据包)ack = x+ 1以及确认号ACK = 1报文作为应答,服务器为SYN_Receive状态。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的SYN + ACK之后,知道可以下次可以发送了下一序列的数据包了,然后发送同步序列号ack = y + 1和数据包的序列号seq = x + 1以及确认号ACK = 1确认包作为应答,客户端转为established状态。
三、为什么不能是一次、二次握手,而必须是三次握手?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所谓“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是这样产生的。考虑一种正常情况:A发出连接请求,但因连接请求报文丢失而未收到确认。于是A在重传一次连接请求,后来收到了确认,建立了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就释放了连接。在此过程中,A一共发送了两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其中一个丢失,第二个到达了B。没有已经失效的报文段。
但现在出现一种异常情况,即A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些网络结点长时间滞留了,以至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B。本来这是一个早已经失效的报文段,但B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A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A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定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B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
由于现在A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B的确认,也不会向B发送数据,但B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了,并一直等待A发来数据。B的许多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例如在刚才的情况下,A不会向B的确认发出确认。B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A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