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教授这次对课标的解读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四大突破、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首先是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三岁看大,七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崔教授说到: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而课程标准就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了景点,人是需要一步一步“树”起来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认真解读、参照课程标准,每节课找准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晰知道要走到的景点。
接下来讲的是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我知道了课程类别、科目设置以及课程时间安排的要求: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突出国家课程主体地位;
初中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分科课程和科学综合课程、供地方、学校选择
艺术,包括一至二年级设置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由学生至少选择两项;
最后一项课程的设置体现出艺术的重要性,作为妈妈,让孩子有一门艺术是很必要的,宝贝的钢琴要坚持学下去,等孩子长大的时候也是一种陶冶自己的方式。
这一部分内容中,有几个词语深刻在我的脑海中: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各门课程要用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今后的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在我或我们的教学计划中。
下一个是课程标准的四大突破——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内容结构化、育人方式。这对我的教学是非常具有引导性的。
突破之一:课程核心素养
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指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课程教学设计需体现:1、素养: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哪类知识能做什么事?2、知识:内容知识,程序性知识,认识论知识;3、反思:教下去是知识,留下来是素养;4、素养目标仍需要“三维叙写”:通过……理解……形成……在写教学设计时,目标比重难点重要,目标其实就解决了重难点的问题。
突破之二: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突破之三:课程内容结构化
关于学习经验结构化,崔教授介绍了两条路径三种策略。
突破之四:学科实践
这次提出来的学科实践,就是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即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语文实践,数学实践,创意实践等。我的体会是:任何一个学科,都要用自己学科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作为科学学科,就要带领学生真正地经历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总结、表达与交流。
最后一个内容是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这对我的教学也是一个大的指引。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型,即: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崔教授指出:大单元中的大首先是目标结阶位高,如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教学单位要大,需要教师将多个课时和在一起来思考、操作;课程建设显,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学习活动、教师指导、作业、展示、评估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单元组织者,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组织者作为骨架统摄所有学习活动。
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和技术融合的新方向。平时纸笔考试和表现评价我们都有涉及,过程数据评价用的相对少些,这些新型的评价方式又为我开辟了新道路。
两个多小时的学习,得到的引领和自己的感悟很多,尤其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学科实践以及新评价建构,课程标准变了,今后的教学也要一点一滴地变起来。